2012年电工行业一直处于产销增长乏力、经济效益令人担忧的处境中,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但从目前来看,产销增幅开始呈现可喜变化,利润总额增幅也实现由“负”转“正”。
从长远发展来看,行业经济走势依然乐观向上。
产销指标增长乏力
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2012年以来电工行业生产销售指标彻底告别了此前保持了将近十年约30%的高速增长态势,利润总额更罕见地出现了“负增长”。
一是产销增长减慢,增速呈下行态势。2012年以来电工行业产销增幅持续走低,是除2009年之外近十年来最低,与2011年相差悬殊。
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疲弱,发电设备实现“负增长”。2012年以来电工行业主要产品增长疲弱。作为主导产品的发电设备(发电机组)产量比2011年同期减少,已成为影响电工行业产销增长的突出因素。
三是利润指标下滑,行业经济效益初现止跌回稳迹象。2012年电工行业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较2011年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但从上半年开始行业的亏损面逐月减少,目前行业经济效益开始出现止跌回稳迹象。
四是进出口增速持续走低,与2011年相比“落差”很大。2012年电工行业出口增速单边下滑的趋势依旧未出现明显改善,对外贸易困难加大。与2011年相比,无论是进口额、出口额,还是进出口总额增速落差很大。
面临多重问题困扰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的大背景下,电工行业发展面临多种问题和困扰。
第一,应收账款快速上涨,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在2006年、2007年,电力建设发展迅猛,用户资金充足,货款支付及时,因此电工设备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基本处于合理状态。但在2012年,发电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快速上涨,资金沉淀造成周转率下降,已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正常运营。
第二,利润指标下滑,导致企业研发投入经费“缩水”。电工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部分企业无力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导致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无力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只能维持简单的重复性再生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第三,低价竞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可靠性指标降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输配电设备的用户在集中招标时采用低价中标原则,导致作为供应方的设备生产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纷纷降低投标价格。输配电设备价格一降再降,大多数产品售价已经处于或与成本接近的水平。
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部分中标企业出现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对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再加之物价水平持续上升,企业无力给职工提供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薪酬,致使职工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
第四,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企业质保金回收困难。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我国电力用户单位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部分用户单位凭借其垄断地位,甚至在产品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电厂投运正常的情况下,仍迟迟未按照合同规定要求支付占总合同额10%的质保金。目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处于微利运行,质保金难回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工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营。
认清形势积极应对
业界认为,电工行业目前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和困难,但前景乐观光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对今后几年的发展战略作出部署,未来电力建设和beplay规则 发展都带来一系列利好消息,将有力促进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及整个电工行业的发展。
电工行业全体人员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做必要的准备,积极应对,迎接行业新一轮发展。
充分抓住目前任务不是很足的机会苦练“内功”。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把企业的“内功”练好,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企业决策者要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当经济形势好转、市场需求旺盛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取得成功。
善于利用倒逼机制,实现转型升级。
所谓“倒逼机制”是目标管理的一种手段,其实质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去逆向驱动企业开发、设计、生产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既能解决目前绝大部分产业存在的因产能过剩、市场需求有限而导致竞争过度的问题,也能够解决高端市场需求量很大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越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企业越应该调整思路,抓住时机,加大研发投入,攻高端、调结构、改管理,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通过精细化管理,逐步降低应收账款。
在控制应收账款方面,各企业的情况不太一致,其严重程度也存在差异。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应收账款普遍大幅增长,希望这些企业向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学习,通过精细化管理,逐步降低应收账款额度,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出面协调电力企业与发电设备生产企业之间货款拖欠问题,防止新“三角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利用多种途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些企业目前经营困难,除去经济环境因素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管理粗放有关,因此要利用多种途径帮助这些企业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是进行以制造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制造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培训活动;二是努力在制造业中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通过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研讨、经验交流和对先进企业的观摩考察等活动,搭建经营管理平台,促进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