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国务院会对部委送审的的部门规划进行微调,但不会大调。”一位熟悉部委规划编制工作的专家对记者分析。
根据国家能源局上交给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国家提出了“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其中主要包括,到2015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41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国内一次能源供应能力为43亿吨标煤,其中国内生产能力36.6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85%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2%以内。
全国新增煤电机组3亿千瓦
根据国家的部署,国家能源局拟在“十二五”期间编制18部能源配套专项规划及方案,其中煤炭工业、煤层气、页岩气、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科技这9部专项规划已经对外发布,还剩下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电力发展、电网建设、核电中长期(修订)、核电安全、原油和成品油管网、炼油产业、天然气8部专项规划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工作方案尚未公开。
因此,后面9个领域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送审稿》对煤化工项目的态度十分谨慎,即重点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和安徽等中西部煤炭进调出省区,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配套基础条件好的重点开发区,建设煤基燃料、烯烃及多联产示范工程,为适应未来能源更替和变革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由于我国煤化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经济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成本很高,如果再加上环境成本,其成本就更高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因此,“十二五”期间宜通过示范项目建设进行探索是一种理性的做法。
林伯强分析,由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十二五”期间的电力供应将仍然以煤电为主。《送审稿》提出要高效清洁发展煤电,全国新增煤电机组3亿千瓦,其中热电联产7700万千瓦、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5000万千瓦。
记者亦获悉,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编写《电网建设规划(2013-2020年)》,特别是特高压输电等一些重点问题还在研究论证,因此,《送审稿》只明确了电网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跨省区流向。
根据《送审稿》,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将稳步推进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华中、广东输电通道,鄂尔多斯盆地、山西和锡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输电通道,中俄、中缅等国际输电通道建设。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公里,跨省区输电容量达到2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