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制彰显我国控制能源消费积极态度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分解落实是工作重点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分别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和6.15万亿千瓦时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指出,40亿吨的消费预期显示我国控制能源消费的积极态度,且具有警示性,规划目标的分解落实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总量控制目标具有警示作用
与去年初国家能源局召开的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时透露的“‘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在41亿吨左右标准煤,用电量控制在6.4万亿千瓦时”的数字相比,此次《规划》中所列的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均有下降。
“4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是积极的。”国务院参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已是“十二五”的第三年,但公布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对各地区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消费总量分解后,各地区可以对比目前的能源消费情况,按照总体的控制目标,对今后的发展做出调整。”根据《规划》要求,能源和电力消费总量将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和资源特点等因素,分解到各省 (区、市),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落实情况会被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定期通报制度。
“整个能源行业应该有信心完成总量控制任务。目前,高耗能产业发展已进入饱和期,经济发展方式也会逐步转变。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的发展已不能单纯以煤炭产量、用电量来衡量。”周大地指出,企业应关注经济性,“用最经济、最高效的投资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周大地表示,能源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已有所体现。“企业要练内功、提效率,用更好的调度、设备来提高经济效益。”
能源安全成重中之重
《规划》提出要“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而“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这一表述为 “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两相比较,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突显。此外,“十二五”《规划》还在多个位置提到了“安全”二字,能源安全的主要涵义是什么?周大地指出,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
“一是生产安全问题。以煤炭行业为例,我国依然是世界上煤炭工人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煤炭产业百万吨死亡率虽已降到0.35,但是仍然跟美国的百万吨死亡率相差10倍,煤矿事故仍处高位、多发。”周大地认为,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安全生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主要是一些煤矿开采强度过大,有些地区仍然把煤炭开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同时,尘肺病已经成为最为严重的职业病。据悉,2012年,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1500人内,而尘肺病死亡则为1800人,大大高于事故死亡人数。“保障采煤工人的健康、安全是今后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大问题。”“二是能源形势的安全问题。”周大地表示,目前,我国能源领域,尤其是石油对外依 存度较大,受国际经济、政治影响较深。
《规划》指出,世界能源市场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作为全球油气输出重地的西亚、北非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全球能源市场波动风险加剧。在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背景下,国际能源价格总体呈现上涨态势。金融资本投机形成“投机溢价”,国际局势动荡形成“安全溢价”,生态环境标准提高形成“环境溢价”,能源价格将长期高位震荡。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增长减弱,已形成适应较高能源成本的经济结构,并将继续掌控世界能源资源和市场主导权,能源市场波动将主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和压力。
“国际能源市场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是不受我们意志转移、确实存在的现实威胁。目前,能源价格维持高位,我国主要的石油来源地政局大多不稳定。能源可以当做政治武器、经济武器,如果有人想遏制中国,能源供应是可以被操作的一个手段。”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对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受国际市场影响最为明显的石油行业对外依存度已经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预计超过30%。《规划》提出,到201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内的发展目标。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核心是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调整结构,从而减少石油消费量。
周大地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目前国内石油产量增加已潜力不大,“虽然57%到61%还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余量,
但是国内石油消费需求经不起过快的增长。”
需激发国有企业创造力
在能源体制机制层面,《规划》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抓紧制定和实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着力化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矛盾,争取尽快取得突破。
《规划》对加快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做了具体阐述。指出要科学界定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业务,对可以实现有效竞争的业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对自然垄断业务,加强监管,保障公平接入和普遍服务。加快国有能源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区域性、全国性能源市场,积极发展现货、长期合约、期货等交易形式。
《规划》提出,继续深化电力体制、煤炭领域、石油天然气领域和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电价机制,深化油气价格改革。
周大地表示,《规划》虽然出台,但如何把《规划》进行优化、细化,应该是下一步相关部门和企业思考的重点。“《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的各项发展目标,如何落实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周大地还认为,“在鼓励能源投资多元化,推进更灵活的投资机制的同时,也要注重给国有企业松绑,激发国有经济的创造力。”“能源改革不能仅是政府部门的设计,更应该倾听国有企业的想法,从而推动他们去积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