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说:“第一是参与感!第二是参与感!第三还是参与感!”
创业4年,在业界的争议声中成长的小米,被解读为“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企业的游戏规则”。
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互联网手机”,掀起了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热潮,但它的商业模式不靠硬件,而是靠服务赚钱;定位发烧友手机并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而每年它的身价都在“三级跳”,从2.5亿美元到现在的百亿美元估值。截至目前,创业4年的小米已经实现超过600亿元的营收。
小米董事长雷军曾表示,小米的成功最重要的是遇到了一个“台风口”,而这个“台风口”就是一头猪都能飞得起来的“台风口”。
如果把小米比作站在风口的猪,行业大势是“台风”,用户的参与则让这股“台风”变成了“超级台风”。
而在这背后,是因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十年“变天了”。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则是“参与式消费”。
不花一分钱打开市场
几乎是一夜之间,传统企业不得不赶趟取经“互联网思维”,而谈到当初小米选择新媒体营销,黎万强昨日对坦言,这是“被逼出来的”。
小米创业初期,黎万强带队启动小米第一个项目MIUI时,雷军曾问他,“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用户?”
不花钱怎么能拉到用户?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论坛里做口碑。重压之下,黎万强带领团队泡论坛、灌水、发广告、“人肉”寻找资深用户,并从中选出100个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和反馈。这100人成为了MIUI最早的一批“米粉”。
而当小米启动手机项目时,黎万强做了一个3000万元的营销计划,结果当面就被雷军“拍死了”。
雷军说:“阿黎,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我们能不能继续不花一分钱去打开市场?”
“当雷军讲不花一分钱的时候,我总觉得这是个智力题。”黎万强笑着调侃道。
做MIUI系统,用户是不花钱就可以使用的,而做手机,用户是要花钱购买的。黎万强回忆,“那时候,我心里也会打个问号:手机是2000块的东西,如果你不花一点广告费,就让用户来买单,真的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