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商业模式有待观察,是指汉能先后两大商业模式:一个是前几年汉能以建设光伏基地为目标,采用汉能、银行、地方政府“三三制”出资在许多地方跑马圈地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成功与否还在观察之中,但是这一模式的代表——汉能九大生产基地,如今好像完全落实的并不多,对此李河君将责任归结为“但有些地方政府却无法兑现承诺”;一个是汉能与Firstsolar的以“持续并购发展技术和大规模建设电站发展市场”极为相似的商业模式,笔者简单以为这一模式对汉能是可行的,也是别人不易复制的。关键的是,这一成功的模式能否在汉能成功复制,才是值得观察和期待的。
核心提示:
讯:不久前,笔者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句摘自《起底中国新首富李河君:草根逆袭 豪赌
光伏》文中的话:“不过李河君不以为意。他为汉能设定了终极目标:产能10G瓦;短期目标则是2012年实现3G瓦,‘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
薄膜制造商’。”不想引来质疑声一片,有质疑其资金运筹的:“就是一大炮,骗钱!!”“一直不明白汉能这钱是怎么忽悠来的。”有质疑其真实产能的:“薄膜的组件都卖给谁啦?”“2013年3GW,现在2014年了,有多少呢?30MW?”更有结论:“汉能自己的人都说李河君是吹牛大王,画饼高手。”知道李河君是业内有争议人物,只是没想到争议如此尖锐。作为新晋中国首富,在问“李河君总惹谁了?”的同时,也唤起了笔者一直以来的思考……
的目标来说无疑影响不利。有分析说,造成其股价从12元下降至不足10元的原因之一是,顺风光电未能及时公布去年建设的890MW电站的发电量。过去的投资不知结果,投资未来会让人觉得不踏实。可见信息的公开,于一家公众公司何等重要。长时间的关注你会发现,由于李河君的性格所致,汉能的信息是比较公开的。
的宣介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过去建设金安桥水电站的巨大成功,还是现在打造汉能集团成为新首富,都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他的光伏产业“中国领先一把”的说法,更让笔者有一种“同志”的感觉。
路线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