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经过管道,在地底下流过后,变成清澈的水流,可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在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一个小村庄,记者近日见识到了这么神奇的水质转变过程。据了解,该设备因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优势而被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目前浦城县富岭镇29个村中已有20个村投入使用该设备。
近日,记者一行跟随2013年福建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组,来到了位于海拔约700米的富岭镇双同村。青砖绿瓦的村中,有个用木栈道做成的休闲小平台坐落于村中部的小溪旁,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就位于这个平台下方。
“在每家每户埋设管道,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到污水处理系统,在地底下处理后通过统一的出水口流出。”富岭镇镇长裴挥军告诉记者,处理前期将淤泥和污水分离,淤泥、人畜粪便等用于沼气发电,而剩下的生活污水则进入专设管道处理。
“其工作原理与化粪池原理相似,靠微生物进行厌氧处理,排出来的水可放心流入湖泊进行循环使用。”省住建厅城建处相关人士解释道,由于该系统无需任何动力系统,即使在停电时也仍然可以使用,“可以全年处理污水,运行成本低,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南平市环保局副局长金发光介绍,采用地埋式玻璃钢罐体,经久耐用,有效节省了地面上的占地面积。
在你饮下那口清澈的闽江水时,是否能想象到上游的人们为此付出的辛酸与无奈?
年产值达全县三分之一税收的木材加工企业,为保护源头生态被迫关闭;为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近3年没有新上生猪规模养殖企业,近5年未审批矿山开采项目……这么一组组含着“关闭”、“彻查”、“禁止”字眼的数据屡屡出现在各个县镇出示的水源地保护情况汇报文件上。
空气好了,水源好了,然而源头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无法进一步扶摇直上,面对这一矛盾的出现,地处中
下游的我们是否也该做一些贡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与渔,仅仅资金补贴的投入仍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地经济发展问题,应靠技术结合自身条件谋求新的发展创富路线。
双同村去年靠着旅游项目和生产绿色食品,接待游客4万多人,村民人均纯收入113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鸡粪生物质发电厂不仅保护了水资源,更是改善了光泽县长期以来单一的水电供电结构,真正做到实现鸡粪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高新技术的引入,旅游富民路线的开展,值得闽江水源地各村落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