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深度解读: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15
核心提示:
讯:2014年8月2日,农历七夕节。就在这个幸福满溢的周六,中国制造业迎来一个悲惨的血色清晨:昆山中荣金属制品公司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粉尘爆炸事故,69条鲜活的生命转眼即逝,100余名重伤者面目全非地躺在医院救治。

  当地政府管理不力,工厂管理者贪婪成性……种种指责之外,蒙在“中国制造”身上的光鲜外衣也在不期然中被扯下——早在1987年,黑龙江哈尔滨亚麻厂就发生了一起造成58死、170多人受伤的粉尘爆炸事故。事隔近30年后,一幕幕惨剧依旧在各地上演。仅仅今年,类似的粉尘爆炸事故就有五起之多——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背后,部分产业工人数十年来置身于恶劣的环境中。工人的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劳动保障极度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竟然长期以来就是“合理”的存在。

  当然,昆山,只是中国制造现状的黯淡一角,并非全部。

  然而,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从低成本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制造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之后,大多无法收取品牌和技术溢价,企业利润越来越薄。为了维持再生产,为了能够盈利,部分企业选择牺牲生产安全,牺牲职工和社会的利益。所以,企业高负荷运转,设备带病生产,污染越排越多……

  这样的中国制造,怎么体现以人为本?这样的中国制造,如何支撑中国巨大体量的经济?这样的中国制造,如何与国际高端制造企业竞争?

  如果让目光回溯到120年前的那场甲午海战,经此一役后的中华民族国力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会让我们对制造业的意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甲午之耻,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制造业的薄弱。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载,初见成效,中国制造业一时欣欣向荣,被认为是掌控亚洲的三大强国之一。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