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水污染程度的逐渐加深,国外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正加速进入国内市场,技术的更新换代有导致行业格局洗牌的可能。由津膜科技和碧水源主导的中国水处理膜市场,或许正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
据悉,国中水务与丹麦Aquaporin公司的技术合作获重大进展,将引进正渗透膜技术。环保业内专家认为,正渗透技术虽未成熟,但是水处理领域的未来方向之一,远期来看该技术在脱盐水等领域将与已经成熟的反渗透形成竞争甚至是完全替代。反渗透主流企业,尤其是津膜科技应及早应对。
专家指出,参考MBR(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正渗透技术远期存在与现有环保技术形成竞争的可能。中国环保产业在关注公司业绩之外,同样需要关注技术动态。
国中水务引进丹麦正渗透技术
国中水务副总裁兼董秘刘玉萍表示,公司与丹麦Aquaporin公司的技术合作获重大进展,预计将于11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合资公司在2013年年底组建。
国中水务于2013年8月与丹麦Aquaporin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2500万美元。其中,国中水务以货币资金出资1250万美元,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
刘玉萍介绍,公司与丹麦Aquaporin公司开展的正渗透膜技术合作是水处理领域的未来方向之一,在超纯水处理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具体而言,正渗透膜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医药废水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化妆品生产废水处理、航空航天用水等多个领域。
北京沃特尔公司也于2013年9月完成了对美国Oasys公司的投资入股,合作方Oasys公司拥有美国permian盆地页岩气开发水处理业绩。
北京中持环保公司一位水处理工程师表示,多个环保公司开展技术合作,预示着正渗透技术正在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该工程师分析,正渗透工艺的运营优势明显,但是作为水处理的前沿技术,中国尚未掌握正渗透膜的核心工艺,国内生产存在严重的技术壁垒。该技术在国内也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尚没有相关项目案例。引进该技术的关键在于核心膜技术吸收以及市场开拓。
针对合作中的技术问题,国中水务证券办负责人透露,从目前双方的合作谈判上看,丹麦公司拥有核心技术,负责提供正渗透膜,国中水务前期主要进行膜产品及膜组件的销售。但是掌握核心技术是国中水务的长远目标,以期最终实现正渗透膜的国产化。
针对盈利前景,国中水务副总裁刘玉萍表示,目前的利润空间尚难计算,合作协议尚未签订最终版本,公司对正渗透膜的定价也未确定,具体的成本核算还需进入销售阶段后才能着手。
或将替代反渗透技术,引发行业洗牌
上述中持环保水处理工程师介绍,反渗透膜是目前业内较为成熟的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应用广泛。正渗透膜属于新兴技术的一种,国内几乎没有应用实例,但却是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方向。
这位工程师分析,正渗透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降低能耗,液体之间通过不同的压力差实现渗透和过滤,可以省去反渗透膜通过电力等外压进行过滤的过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一位资深券商环保研究员表示,由于中国环保市场较为年轻,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非常强。MBR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水环保领域的技术“高地”,市场对于MBR技术的认可程度也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MBR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从2000-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成为深度水处理的主流技术,其发展也不过10年。在国内企业掌握正渗透核心技术后,长期来看该工艺存在快速发展的环保需求和市场空间。
一位基金研究员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MBR技术在2000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到2005年就已经获得千吨级的工业污水处理厂;2006年出现了万吨级的市政污水厂项目,发展非常迅速。虽然正渗透技术距离成熟尚有较长距离,但是根据MBR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渗透技术在获得市场认可并实现技术成熟后,存在替代现有反渗透技术的可能。
国内具备反渗透业务的公司主要是津膜科技和碧水源。津膜科技长期从事反渗透技术研究,并拥有海水淡化项目实际操作经验;碧水源正在建设的反渗透膜生产线,已进入最后的设备调试阶段,今年内就将正式投产。
作为国内MBR技术和深度水处理的龙头,碧水源在正渗透技术方面也有所尝试。
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介绍,碧水源目前正在开展正渗透膜相关研发工作。作为国内主要的膜材料及膜产品生产企业,碧水源一直对膜技术的发展方向予以高度关注。但正渗透膜在中国仍处于技术研究阶段,尚无成品出现,属于较为超前的水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