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产能过剩的危机已经初步显现。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去年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山东青岛新区规划了1000亩土地,计划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上海、沈阳、哈尔滨、常州等地也已规划和建设机器人产业园。
统筹整合力量促进产业发展
从劳动力资源丰富角度看,我国并不需要工业机器人。但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国际市场形势看,大力发展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势在必行。专家建议我国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在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上开展突破,打破技术瓶颈。我国当前工业机器人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是技术突破。从日本经验看,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应用机器人,为日本机器人在国内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我国也应在了解全国基本面前提下,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应用机器人和促进机器人研究开发的倾斜政策。
对机器人用户,应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鼓励购买。为避免危险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一些特殊工种,如喷涂、铸造、采矿等通过《劳动法》强制采用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从而增加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数量。
二是整合国内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资源,避免同一技术重复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指出,应整合国内各项研究形成合力,避免与市场脱节。需鼓励企业投身产业链各段的发展,尤其是关键零配件的研发,使我国工业机器人真正形成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中小企业更需抱团应对。中山市八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任道冠说,中小企业技术起步低,流动资金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应加强联合,合作开发与市场对接的核心技术,合作方共同拥有技术产权。
三是提早关注和调整产业结构,避免形成产能过剩。对于潜在的产能过剩,除了市场自然优胜劣汰,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建议,应指导有发展计划的园区认真审视自身能力,包括是否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否具有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等。同时国家层面对于新批园区要统筹安排,已有园区新上项目审批上应选择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