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智能手环的未来:沦为鸡肋还是突出重围?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09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21
核心提示:
网:一场两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一款向Misfit Shine致敬的 智能手环,一个让粉丝们极度疯狂的聚会以惊艳的79元这个数字宣告结束。这让身价1458元的Jawbone Up24、829元的华为TalkBand B1以及835元的索尼SmartBand大跌眼镜,小米用其最擅长的方式在最合适的时间,给这场智能手环战场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 79元,一个让人匪夷所思却又怦然心动的价格,几乎可以确定是目前可穿戴设备中的最低价。我们先来看看小米手环身上的标签:美军用加速度传感器、美国道康宁TPSiV材质腕带、激光微穿孔技术、苹果全球电源管理供应商Dialog生产的DA14580低功耗蓝牙4.0芯片、续航长达30天,这些功能集合在一个小手环上,瞬间觉得79元这个价格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同时,小米手环还几乎囊括了智能手机现阶段能实现的所有功能:与小米手机搭配解锁不用输密码;监测运动量、睡眠质量;智能闹钟震动唤醒;超长待机30天是普通手环的5倍;业界最低功耗蓝牙芯片;防水等级IP67,洗澡时无须摘下;多种颜色可选;你还可以通过云端识别更多的运动项目,可谓相当华丽。而就在小米手环诞生的第二天,另一款佩戴体验比肩国外大牌的Bong 2手环就以99元的超低价格横空出世。这让业内不禁开始讨论:智能手环的价格比拼是不是真的来了?

  而对于还没成型的手环市场来说,小米手环的影响已经是一颗大炸弹。以后任何厂商在售卖手环时超过79元,都会被迫先回答一个问题:“你比小米多出些什么功能了吗?”79 元,实在是一个“业界良心价”,当然,如果你是业内同行,会咬牙切齿地说,这是一个“破坏性”的定价,它拉低了整个智能手环市场的消费者的体验门槛,让高高在上的价格不再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我们的手腕已经成为了各大厂家今年挖空心思想占领的重点人体部分,经过了2013年的概念大爆发,2014年可谓是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元年。随着可穿戴硬件概念的火热,国内智能手环的创业潮已经到达了相当的规模,但消费者却似乎并不买账,眼花缭乱的功能并没有太多提起他们的兴趣,市场并未如预料中火爆。在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华强北电子市场,多个卖场中仅有几个商家售卖“可穿戴”产品,中关村一天的智能手环产品都卖不出一部。这与想象中的市场预期相去甚远。

  “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大多数只是手环和手表,大品牌的太贵,太便宜的又容易沦为鸡肋,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买个手机合适。”在中关村市场的一名商家这样评价,“现在消费者对这些概念不是特别有兴趣,海外采购商的兴趣也不大。”我们现在真的需要一个智能手环吗?这个问题一直徘徊在想要购买智能手环却还在观望的人群中,功能过于雷同,材质并不足够亲肤,运动和睡眠监测还不普及,价格过高,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购买者的钱包,似乎并没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和相当出色的亮点功能让人们掏出钱来为智能手环买单。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