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车载系统的普及率,即前装率大概在10%左右。未来两到三年时间,普及率要超过50%。汽车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搭载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是网络部门,一部分是APP部门,还没有一统天下的产品。"至少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中控系统至少还会存在。因为坐进宝马跟坐进沃尔沃,或者十几万的车,中控屏是一样的,这是个难以想象的事实。"道迩威创始人徐峥表示。
车联网其实是个伪命题
什么是车联网?以前是说有一个设备,可以把汽车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同时可以采集车内数据,也就是车载互联。目前有三种硬件实现方式,一种是最早就有的原厂配置,一种是后装车机,还有一种是最近半年比较火的OBD模式。而这并不是车联网的全部。
北汽产投副总裁陈卓陈卓认为,车联网有三个部分,车载移动只是车联网的三分之一。第一是车内网,这是整个厂自己在做的,做了很多年的。第二是车际网,就是车跟人,车与车之间,车和路边的测速装置,还有车的智能化,就是车和外部一些重要设施和元素的交互。第三才是车载移动的互联网。
"车载互联更面向思维方式,车联网或者车载互联,未来不是以车为中心,而是以车里的人为中心来展开它的产品、它的价值,以及相应的服务,包括运营。"智歌科技董事长邸烁如是说。车托帮CEO吕春维则直言,没必要去探究车联网的含义,重点还是看能给车主,即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一片火热争论中,第一个提出"车联网"这个词的通用汽车中国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忍不住来台上发言。没必要去争车联网这个词用得对不对,车联网没有一个人有本事把它说清楚,"说白了就是2010年在世博会上,我第一个提出来的车联网这个词,在世博会上通用有一个车,做了一次论坛,英文没法翻译,也不知道哪个哥们说的车联网,我觉得真好,结果就随口一说,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