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来形容中国光伏产业崛起的历程,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在过去的十年之内,中国光伏产业以典型的“中国速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而与此同时“中国光伏骄子”也在以群体的形态茁壮成长,并反过来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走势。
施正荣、苗连生、彭小峰、高纪凡、瞿晓铧、杨怀进、赵建华……,这一连串耀眼的名字已经刻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史册上。”当然,与这些名字捆绑出现的自然是: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CSI阿特斯、晶澳太阳能、中电光伏……
这是笔者在前文《光伏大佬“新版本”》中的一段描述,用以概括中国光伏产业刚刚过去的21世纪头十年。不过,当站在一个产业观测者的角度,为中国光伏产业在制造环节的快速崛起之势而无比惊叹之时,超过95%以上的产品依靠出口,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国内应用市场的极度缺失,却似乎更加刺眼和发人深思。
时至今日,这种困境似有改善迹象。一切皆因“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特许权招标”正在逐步为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破冰。但当其中尽显国有发电集团,甚至中上游制造厂商的身影之时,我们不免为光伏终端领域缺乏专业的投资和建设商而遗憾。
或许,如同上述已经熠熠生辉的制造厂商,终端领域明星级别的投资和建设商的出现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但现实环境的迥异,迫切需要它的尽快到来。因此,对于我们来讲,除了耐心的等待之外,能在此方面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所尽的绵薄之力,恐怕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光伏终端领域明星级别投资和建设商的雏形。
天华阳光beplay规则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黄晓红
她,有着让众多莘莘学子无比羡慕的名校生涯;她,同样有着极其丰富的职业生涯。她叫黄晓红,一个普通甚至普遍的中国女性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她成功跻身众多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而今,她是以天华阳光中国总裁的身份出现。
或许,目前她和她所在的企业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如她所畅想的那般,光伏产品终有走入千家万户的那一天。而那一天,或许也正是她和她所在的企业刻入中国光伏产业成长新史册上的一天。她就是我们本期《光伏新征程》的绝对主角,在一个阳光并不算非常明媚的午后,我们着眼于这个阳光灿烂的产业,有了如下的对话:
记者:先从一个热点话题开始吧。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连遇险情的消息,近日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并引发A股市场核电股连续大跌。但对同属替代能源的光伏发电来说,此次日本核危机却反而对其意味着潜在利好。您如何看待此次日本核危机对于全球光伏产业的影响?
黄晓红:这次日本核危机,对于全球民众来讲,确实是蛮遗憾的。核能应该来说是非常好的能量,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对于整个人类以及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次核危机也提醒了全球各国政府以及能源行业的从业人员,并给了大家一个信号,今后不管是核能的相关规划,还是在建设过程中,对安全的把控都要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其他国家对于核能审批,乃至正在建设的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作为beplay规则 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我个人认为,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对于风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替代性能源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以太阳能光伏为例,毋庸置疑,它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高,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这次危机之后,对于原来在核能利用方面有非常大部署的国家来讲,可能会逐步转向到在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规划,从而推动全球光伏产业,不管是终端应用还是中上游制造环节的扩展。
[$page] 当然这种影响,会有一个时间上的传导,不可能立刻影响到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我个人认为,这种传导顺序会这样体现:短期内会对终端市场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然后传导到中上游。
记者:在您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最初也曾有过光伏相关的从业经历,但其后似乎逐步转移至金融投资等领域,而今再次回归光伏领域,并以天华阳光中国总裁的身份出现。是什么促成您再次回归到光伏领域?
黄晓红:其实,我个人一直比较关注光伏这样一个市场。京仪绿能过去所从事的还是以产业链中游的生产、制造、销售为主,而天华阳光的定位主要是在终端市场。
光伏终端领域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几大能力,首先是投融资的能力,这也是我之前的背景赋予我的一种优势;其次,对于中上游的认知和整合能力,这一点是天华阳光相比于其他发电集团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