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中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电改。目前,各大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的意见已经征求完毕,对电改持不同意见的各方,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国家电网海外市场的经历,或可为新电改提供新的思路。
国网闯出海外新天地
国网主要从三个维度筛选项目:稳定市场环境下的能源电力类监管性资产,质量及风险可控的资产,有战略协同性的资产
国网刚刚在意大利完成的能源网公司项目,是其海外发展思路的典型体现。
纵览国网自2007年以来的八次海外收购,在项目选择上,无一例外体现出两大特点:
第一,被收购企业或其股东渴求资金,有引入外部投资者的需求;第二,目标项目所在国的电力市场政策清晰,稳定,有投资价值。
意大利项目尘埃落定后,国网国际公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际公司)主要负责人,并没有立即启程回国,而是继续留在欧洲考察项目。希腊和罗马尼亚等与意大利相似的欧洲国家资产,都有可能成为国网潜在的收购对象。
从2008年开始,欧盟国家深陷债务危机,这是国网在欧洲市场打开局面重要原因。
突破口先在葡萄牙获得:2011年5月,深陷债务危机的葡萄牙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780亿欧元的金融救援。但前提条件,是葡萄牙政府需要对航空和能源等领域的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葡萄牙政府从2011年开始逐步出售政府持有的电力、电网、航空等企业股权。2012年2月,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的40%股份作价5.92亿欧元,出售给国网和阿曼石油公司。
国际公司合作部负责人程梦蓉坦言,电网资产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资产。如果没有欧债危机等因素,这些国家不会轻易把电网资产出售给同业的国际投资者。
意大利、澳洲等项目情况均类似,都是原有的股权持有者出现财务危机,或急于抽身变现,国际公司随即介入其中。
国际公司总经理朱光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公司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出海,绝不会“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八年间,国际公司看过的项目上百个,大部分因为资产质量、价格和所在国政策等方面条件不合适,最终放弃。
国际公司主要从三个维度筛选项目。首要条件是资产类型,投资类型为重要的、受监管的能源电力资产。这些资产都是监管性资产,受当地监管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较大。
国际公司会尽量选择政局稳定、政策透明、市场环境成熟的目标国家,保证投资回报稳定,降低投资风险。“项目所在国的市场环境,是我们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朱光超称。
第二个维度是资产质量。在并购之前,国网会派驻人员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坚决回避质量不佳、风险大的项目。
第三个维度是战略协同性。在项目选择上,国际公司是看是否能最大化发挥国网系统的经验与优势,是否有利于带动中国电工装备、电力工程、技术咨询等领域企业开拓市场。
经过三个维度的考察,国际公司遴选出优质项目,加上电网资产本身的稳定性,国际公司基本可以将海外投资的风险降至最低。候选名单列出之后,国际公司再进行进一步的尽职调查,确定最终的收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