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轮中国照明产品消费者行为调查结果中,照明产品品牌印象度飞利浦高居第一,欧普及雷士则为本土品牌中表现最佳。调查还显示LED灯使用度较2013年有大幅提升,从24%上升到40%。在国家政策和行业技术的支持下,LED照明迎来快速发展期。
LED照明朝智能化发展
附加价值巨大
智能照明的本质是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可以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自动调节和情景照明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一个入口,从而衍生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例如健康管理、地图定位、商品导购与广告等。
可以预见,照明行业生态将发生重大改变。智能照明属于智能家居的范畴,其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未来将导致行业生态发生较大改变。我们认为在专业化生产基础上的产业整合将是未来智能照明的发展方向。专业化生产是灯具制造企业和控制器厂商的生存基础,系统整合商和平台运营商在行业中的话语权更大。同时,照明厂商与互联网企业加大合作是大概率事件。
成长空间打开
对于LED行业成长的持续性问题,市场的争议主要来自以下几点:1)替换市场可以支撑行业多久的快速发展?2)LED灯具的寿命是否很长?3)快速替换期过后,行业的增长动能来自哪里?
关于第一个问题,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市场LED照明渗透率仍不足5%,假设渗透率每年提高一倍,则替换需求可持续3~4年。而关于LED照明寿命,我们认为在LED照明快速发展期,长寿命不是厂家最关注的因素,而是在满足寿命标准(2~3万小时)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成本,而且行业成熟后厂家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把产品寿命做到极致。
最后,LED智能照明将提升产品的平均单价(ASP)和附加值,其发展空间远大于传统照明产品,快速替换期过后的长期成长动能来源得以解决。
根据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个具有智能化控制功能的LED驱动电源成本一般不超过10元,搭配了此类电源的照明灯具出厂价却比普通灯具高出了20%~30%,仅此一项智能化配置就可以为普通灯具产品增加至少20%的溢价(而且这是不考虑附加更复杂系统和更高端配置的情况下)。
我们参考CSA对2009~2015年LED通用照明市场规模的统计和预测,同时保守假设智能照明产品溢价为20%,则2014年和2015年智能照明为行业带来的新增市场空间分别约达260亿元和360亿元。
根据此项测算,在不考虑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上,仅2014~2015年两年智能照明行业将额外提供至少6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如果按照30%的年复合增长计算,保守估算到2018年此项数值将达到近800亿元,5年内累计数额超过2000亿元。
行业趋势确立
我们认为,智能照明趋势的确立,将为LED行业打开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几条主线:
1)智能照明时代,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话语权最大,飞利浦等优势明显,与其合作关系密切的厂商将受益,例如阳光、佛照等;2)本土照明厂商中,品牌影响力较大的企业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潜力最大,关注雷士、德豪、阳光、欧普、佛照、三安等;3)智能照明市场专业性更强,需要强大的技术和服务团队支持,工程渠道的价值将凸显,关注雷士、德豪等;4)拓邦股份、和而泰、茂硕电源等控制器公司亦有较大的弹性。我们重点推荐显著受益于智能照明趋势的阳光照明、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
LED行业即将面临的四大挑战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过度沉浸在产业爆发的美好光景里,对潜藏在机会背后的危机与挑战毫无察觉的话,被危机吞噬将只是时间问题。
挑战一:全产业链的过度竞争态势
中国LED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也经历了数轮倒闭和重组的洗牌过程,但是目前看来,仍然存在过度竞争的状况。
行业机构采用HHI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测算中国LED产业的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竞争强度,计算结果发现LED芯片市场的HHI指数约为0.146,属于低寡占型市场,渐显寡头格局雏形。
而封装市场,LED照明市场,显示屏市场的HHI指数均小于0.1,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过度竞争的产业环境造成的结果就是全行业的增收不增利。
HHI指数是用来衡量产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指标,它的计算方法是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对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给予较高的权重,因此更能反映市场竞争结构。而根据结构一经营一表现理论(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理论,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垄断力是非线性正相关关系。
简言之,HHI指数越高,则领导企业的市场垄断力越强,竞争强度就越低。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ofJustice)在判定反垄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