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下属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发布《2013中国生物质发电建设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核准容量达到1222.6万千瓦,其中并网容量779万千瓦,占核准容量的63.72%的通。报告预测,到2014年底,预计生物质发电能力达到1100万千瓦,上网电量有望达到500亿千瓦时。这对处于政策扶持期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当然是好的,同时还将推动生物质发电设备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核心设备生物质锅炉。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表示,近年来,国内生产的生物质锅炉已经可以做到燃烧清洁能源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会导致酸雨而污染大气。因此,生物质锅炉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加热,成为代替燃煤锅炉清洁环保产品。
生物质锅炉是替代燃煤锅炉的一种最佳方法。生物质颗粒燃料利用作物秸秆、稻草为原料,经过粉碎后再造粒即可作为锅炉燃料。燃烧后的灰尘可作为高质量优质肥。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高达3800——4200大卡,相当于中等热值的煤炭发热量,燃烧值与煤炭大致相当,点火方式更方便。可作为能源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以及林业剩余物资源量每年约4亿吨标煤。中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锅炉取代燃煤锅炉供热市场空间较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暖已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65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约46万台,总规模约430万吨/小时,作为替代燃煤锅炉的清洁供热方式,即使替代2%,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量即超过5000万吨。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800万吨,在经济比较发达、化石能源比较缺乏的广东、江苏等地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服务的商业模式。
生物质成型燃料可以把城镇中小型锅炉、农村和城镇小锅炉,(锅炉效率仅为60%左右,不能脱硫和脱氮)的低效、高污染的煤置换出来,把这些煤用于高效、低污染的大型电站锅炉。这对农民生活、环境、各种能源各得其所是一个多赢的战略。对于中国国情,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注重以高度分散的广大农民和小城镇为主要用能对象,这是顺其自然的能源服务配置。
事实上,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发电、供热这个模型已经成为低碳清洁环保经济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热力,是我国目前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替代燃煤锅炉供热等污染比较严重产业模式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生物质锅炉已占工业锅炉总台数的1.5%,约0.92万台;民用生物质炉具保有量超过1000万台,年产量约200万台。从行业的反馈来看,2014年生物质炉具的保有量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生物质发电项目盈利的重要三个条件。一是高效的锅炉和上料设备,二是合理的项目布点、规模化的原料供应模式,三是科学的运行管理。目前,国内采用效率高、稳定的生物质锅炉及其成套设备的项目约为20%,总体盈利状况不佳。国内不同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利用小时数从1000小时到7500小时不等(指“等效率用小时数”),先进的设备甚至年运行8400小时以上,等效利用小时数达8000小时以上。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设备运行水平差异很大,生物质发电至少年利用小时数要在6500以上才能做到盈利。生物质燃烧是一个非常专业和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不是随便将燃煤锅炉修理更换就可以达到最好的运行状态或利润。
在生物质锅炉的结构设计上,相对传统的锅炉炉膛内空间大,同时布置非常合理的二次风,有利于生物质燃料燃烧时瞬间析出的大量挥发分充分燃烧。生物质锅炉的效率一般都在80%以上,锅炉型号大,燃烧的更充分,锅炉的效率也就更高。最高的达到了88.3%,比燃煤锅炉平均效率水平高15%。生物质锅炉在研发过程中还要解决受热面沾污、腐蚀、结渣、气溶胶排放等问题,设备选型有利于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随着生物质发电行业的逐步发展,生物质锅炉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推动制订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标准,标准的出台将有望推动生物质锅炉在市场上的规模应用。以满足城市环境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加入清洁生物质锅炉的使用。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环保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