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光伏业受挫,产业形势急转而下,有关光伏产业的各种议论随之多了起来,其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人说光伏并不是绿色环保产业,而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太阳能是目前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最佳绿色能源之一,那么利用太阳能生产清洁能源怎么就不是绿色产业了呢?这个问题本不应有争议,但问题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现在国内外对于光伏业是否是绿色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光伏究竟是不是绿色环保产业?
一、光伏业存在污染?
有人说,当前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还不能用绿色环保来定义,其快速发展所产生的污染更不能被我们以各种“方式”所忽略。其实,无风不起浪,光伏产业的背后的确有环境污染的一面。
首先,目前光伏业的上游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确有瑕疵。尽管当前有多种多样的工艺来生产光伏电池,但光伏电池的主流仍是多晶硅电池。当前提纯是生产多晶硅一个重要环节,金属硅先转化成三氯氢硅,再加氢气一次还原,约有四分之一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尾气,并有四氯化硅和TCS、DCS等副产品同时形成。这些副产物当中,四氯化硅属于危险物质,其理化性质是易潮解的、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属于酸性腐蚀品,会对上呼吸道、眼睛造成强烈的刺激,人体接触后可引起皮肤组织坏死;另一种含DCS的TCS副产物,其中DCS理化特性与四氯化硅接近,毒性稍弱,但一旦遇水或者空气中的水分会迅速水解成氯化氢或者盐酸,且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和爆炸的可能。如果生产过程中的回收工艺不成熟,这些含氯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因此,多晶硅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回收处理这些物质成为企业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多晶硅年产能一再扩能,基本上有2万多吨的产能,有超过10万吨四氯化硅。而国内多晶硅提纯生产过程中的氯化物,基本靠下游厂商来消化。如此大量的含氟物质,已远超出国内的处理能力,不可避免有很多含氟有害物质没有经过妥善处理,污染隐患必然存在。此外,回收利用技术尚未成熟,即便在技术上可以回收,国内市场也无法吸收和消化如此迅速增多的四氯化硅,况且现有技术
并不能完全解决副产物的回收问题。多晶硅生产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对大气、水、土地等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其次,光伏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不仅限于上游环节,施工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废弃物也污染极大。在光伏发电站混凝土基础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是破坏植被并造成水土流失。对于需大挖大填的混凝土构筑物基础形式,例如独立基础或是条形基础,土方开挖填筑势必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其后果将是致命的。土方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扬尘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泥浆和废水往往随意堆放,干燥后形成粉尘,也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再者,目前,我国采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控制器、直流/交流逆变器、蓄电池组、电路保护及用电器组成,这其中也有一定不绿色的因素,铅酸蓄电池是当前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的主力军,该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铅、锑、镉、硫酸等有毒物质,会污染地下水、土壤、草原等。节能灯则是边远地区一个很重要的用电设备,采用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和液体汞灯管一旦破碎将带来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寿命不长的蓄电池和灯管更换频率较高,如果处理不当,那么也必然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光污染问题也较严重。光污染会对人的视网膜和虹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带来视力急降,甚至引发高达45%白内障的发病率,还会使人头昏心烦、失眠、等神经衰弱。目前光伏发电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一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别墅等高档住宅区和城市标志性建筑上,光伏发电照明已经运用在住宅区、旅游景区以及城市交通照明和景观亮化工程上。但光伏电池表面玻璃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在阳光下反射强光,形成光污染,给生活在周围人群的生活带来上述影响。除此以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目前人们对光伏发电废弃物的处理缺乏主动性。尤其是家庭建光伏电站,废弃物随意丢弃严重。青海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庭用户在调查前,基本没有考虑过光伏废弃物的污染及如何处理这些废物的问题。当调查人员提醒后,才有62%的用户表示应重视这种污染,有74%的用户随处乱扔,6%的用户随生活垃圾一起堆放,20%的用户出售。据媒体披露有不少光伏企业随意倾倒工业副产品四氯化硅,严重污染了当地村庄、农田、河流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