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中国第30个教师节。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慰问和看望老师同学,向全国1600多万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勉励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到“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既是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殷殷期望,更蕴含了对国民教育事业的拳拳心愿。
教师节的设立,本身就是教师地位的一次苦难觉醒。1982年,北京市怀柔县发生三名女教师遭辱骂殴打的事件,光明日报社立即成立报道组,七赴怀柔,连续一个多月报道这一事件,一时间在社会上形成了尊师重教,设立教师节、教师周的强大舆论氛围。此前其后,包括北京读者章连峰、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教授在内,全国各地先后发出设立教师节的倡议。1985年六届人大第九次会议一致通过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师尊而后道显”,教师地位的提升,推动了教育大计的兴盛。教师节确立之后,数月之内,党中央便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后两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此欢欣鼓舞。随即,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内容的“两基”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在政策方面,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众多法令条例相继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教育改革的表述,给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师节设立30年来,全国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工资待遇稳步提高,增长了43倍,总体实现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整个社会、每个家庭都在努力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教育,教师和教育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然而,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在出现,少数教师并未能在日益世俗化的社会中守住师德的底线,由此导致“教授”“校长”头衔一度被“污名化”。此外,校园中的送礼现象、论文抄袭现象、学术造假乃至贪污腐败也不时见诸报端。在部分地区,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工资待遇较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职称评审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等等,都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在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相对缺乏宽松自由的思想环境,各种行政干预和项目引导,令“钱学森之问”成为压在中国教育和广大教师身上的一块巨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这些新时代的新问题,实际上已经给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教师节设立的这三十年,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创下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不朽伟业。今后的日子,我们有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而砥砺前行,为每一年的教师节,浇铸进更丰富更进步的教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