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碳市场大门开启 千亿元新兴市场蛋糕待分享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15
核心提示:

  首次企业履约大考,国内碳市场正在经历。2013年启动试点的国内碳市场,在刚刚过去的六七月,迎来了第一个履约期。

  事实上,由于碳交易品种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碳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缺乏专业化机构等种种不完善,使得“不活跃”碳交易,一直是市场常态。

  如何盘活碳资产,激发市场活力?不妨从“不完善”到“完善”过程中寻求答案: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是成熟碳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伴随我国碳交易大市场的逐步开启,碳资产管理市场,或是一片新的蓝海。

首个履约期,就遭遇尴尬

  碳交易在我国起步较晚。2011年,国家发改委同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湖北、重庆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试点,而在当年,包括深圳在内,还有北京、广东、天津、上海等5个试点省市,均启动了碳交易,这一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我国碳交易元年。今年,除湖北、重庆两地相继开启试点之外,前5个试点城市,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都经历了首次企业履约。

  所谓履约,针对的是碳配额,基于审核机构对控排企业进行审核,将其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所获得的配额进行比较,配额有剩余者可以出售配额获利或者留到下一年使用,超排企业则必须在市场上买碳,从而使各企业实际排放总量不超过配额。

  在各个交易所的试点交易管理办法中,都对企业的履约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上海和深圳都将6月30日作为首个履约期的最后期限。然而,在实际履约中,除上海与深圳,其余3个试点的履约期均向后推迟了。北京从原定的6月15日推迟到6月27日,广东则将履约期限从6月20日推到7月15日。天津更是先后两次推迟履约期,先是从原定的5月31日推迟到7月10日,后又延期至7月25日。

  履约期限一拖再拖,个别地区还动用了节能督查大队强制企业去履约,5个试点中仅有上海100%履约,其余市场均有企业未能按期履约。

  而那些即使是按期屡了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临阵磨枪”。从上海市场来看,仅6月11日,上海碳市场成交量达到29万吨,成交额近1200万元。紧接着6月12日,上海碳市场SHEA13(2013年配额)单品种挂牌成交19.9万吨,成交额也接近800万元。仅仅这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已经超过了上海碳交易市场自去年11月26日启动以来的近半年成交总额。无独有偶,根据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公开数据计算,天津2013年碳配额共交易约105.7万吨,其中有89.4万吨是在不到两个月的履约期内成交的,占总成交量的近60%; 截至6月30日,深圳交易碳配额约152万吨,其中有107万吨是在6月9日至6月30日内完成的,占比超过七成。

  临阵磨枪的背后,反映出企业参与碳交易的主动性还不够。“到了履约期,大家才知道自己的配额多了还是少了,有缺口的便开始大量的购买行为。”而平日里的碳市场,就很冷清,还时常出现“零交易”。

  冷热不均,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能真正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格。

就像证券市场,资产管理也需要专业选手

  对于国内碳市场首个履约期遭遇的种种尴尬,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于整个市场的碳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碳资产管理机制的缺失。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监陈晓燕透露,在对企业碳管理的了解中发现,不少企业并未配备专员负责碳配额管理,更不要说专业的碳资产管理了。碳资产管理意识的缺失,不但影响企业对碳资产价值以及减排成本的评估,最终也会在投资决策和预算制定方面影响整个公司。

  “碳配额交易,似乎更是相关管理部门对企业碳排放情况的摸底。在这一年试点中,大多数企业自身并没有太多的动力,而且也没有这个专业能力,去管理好碳资产。”上海置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锋告诉记者,国内碳市场交易分为两种,一是目前已经在试点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企业获取初始配额的成本很低,大部分试点地区包括上海都是免费的,这些企业只要能在配额之内完成排放,也就没有太多动力去进行碳资产的主动管理。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