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共销售3.7万台,提前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实现销量9597台,同比增长65.5%,但国产机器人多以三、四轴的工业机器人为主,主要应用在对机器人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国外机器人在华销量达27000台,以多关节为主,垄断中国高端市场。
在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东莞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凌琳看来,中国国产机器人面临着很多困难,在产业上,基本零部件有待于产业化突破,关键零部件依赖外国。目前,全世界看好中国市场,包括库卡、ABB、发那科以及安川在内的世界四大机器人企业已全面进军中国,并在中国建厂。他们采取两“无上限”打法——高端产品没有“中国制造”价格无上限;低端产品有“中国制造”价格无底限。然而,这阻挡不住中国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大势,机器人发展井喷时代到来了。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大会上提出,机器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改变人类生存模式。国家制订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把机器人发展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国家支持体系已形成。而各级政府也点燃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热情,机器人产业园已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从北到南,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建设机器人产业园规划,规模最多达7500亩,最少也在千亩。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机器人青睐有加,仅A股除了新松机器人以外,还有35家上市场公司与机器人有关。此外,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人口老化与城镇化,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强大需求,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机器人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等等,说明中国机器人需要量非常大,存在着巨大的市场,这成为中国机器人爆发式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
“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发表的《若干机器人前沿热点和技术问题》中提出,随着机器人与软材料、生物力学、脑神经控制等前沿领域的学科交叉,智能机器人已成为了机器人发展热点,是新兴产业热点和未来发展重点之一。而老龄化、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到来、新材料出现等引发了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需求量的骤增,其增速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
所谓智能装备产业涵盖服务机器人、教育与娱乐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硬件与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机器人占领了‘世界工厂’”。9月19日,凌琳在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发表演讲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变革,与工业机器人相比,包括服务机器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发展更为迅猛,是投资商关注热点。据统计,其增长率可达2000%—3000%。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智能机器人。而欧美日等大学与科研单位均把包括服务机器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作为主攻方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美国乐高娱乐机器人,已形成在文化动画方面机器人产业,据称达50亿元规模。无人驾驭车,美国有可能在未来5年内实现突破。目前智能机器人的前沿技术表现特征为仿生化、智能化、低成本,出现了人工肌肉移动行走、高性能负重、生物感知等技术。
未来10年,实时语言翻译、思维轮椅、智能假肢等将出现。目前,软体机器人(新型柔韧机器人)已出现,该机器人可变形状、可变大小。“手机产业发展是机器人发展可借鉴之路。”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智能机器人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从材料、传感、机械,到网络、协调、集成,是一个综合高技术平台,它能带动、引导一些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所以中国必须抢占这个制高点。
“从技术可行性分析,我国研制出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是完全可能的,建议我国应以自身优势行业为基础,以“经济型”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为突破口,迅速抢占国内市场。”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提出要成立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搞好提高产业化能力建设,打造优质产业链;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技术协同;建设网络电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等七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