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4年前苏联第1座核电厂奥勃宁斯克(音译)核电厂投运以来,世界核电的发展在争议声中,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核电高效、清洁、可靠的发电特点,把发展核电列为国策;而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核电发展的潜在危险,谈核色变。世界核电发展走走停停,在曲折中前进成长,大致经历了探索发现、验证示范、高速发展、滞缓发展,以及现正处于的复苏与发展阶段。
探索发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核电产业的探索与发现阶段。1 9 3 8 年, 核裂变现象的发现标志着核能的问世。由于恰逢世界大战,核能主要用于制造原子弹,20世纪40年代初到50年代末,铀矿的开采掀起热潮。然而,1945年“小男孩”原子弹的爆炸使得人们开始反对核能的军事运用。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探索核能的和平利用,核潜艇发动机的成功制造使核能用于发电成为可能,核电站应运而生。至此,世界核电正式开启发展的大门,随着第一批实验示范型核电站的建立,核电发展进入验证示范阶段。
验证示范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核能用于发电的试验和示范阶段,第一代核电站也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试验示范形式来验证核电在工程实施上的可行性。在此期间,世界共有38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早期原型反应堆,容量均在30万千瓦左右。在1960年,世界共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万千瓦,基本上都为实验示范性核电站。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核电技术慢慢成熟且核电站开始稳定运行,核能发电的成本开始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如1963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新泽西州建立的牡蛎湾核电站的发电成本为0.405美元/千瓦时,比当时的火力发电成本低6%~7%。这一时期的核电发展速度虽较缓慢,但核电厂均显示出比较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发电成本,同时为下一阶段核电产业的商业推广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速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电力需求以十年翻了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发达工业国家都制定了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积极带头兴建核电站。能源极缺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日本坚决发展核电;有一定或较多石化能源储备的国家如美国、英国、西德等也积极建设核电站;甚至当时能源自给有余的国家如苏联等也都很重视核电的发展。同时,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也将核电技术传播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核动力。
尤其是受1973~1974年石油危机的影响,世界核电迎来了一波大规模高速发展的热潮,高峰时期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法国政府甚至在1973年做出决定,从1977年起只建核电站不建火电站。到1979年底,世界已有41个国家或地区建成或正在筹建核电站,已运行的动力堆达到228座,装机容量为13105.6万千瓦。在建的237座,装机容量为22878.2万千瓦。订货和计划中的199座,装机容量为20356.4万千瓦。核电站装机容量已占全世界电站总容量8%左右。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核电,虽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但由于世界范围大跃进式的发展,也为今后埋下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