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
2013年,我国集中出台了多项光伏政策。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光伏国八条”,提出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为3500万千瓦。随后,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能源局陆续跟进,公布了《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分布式光伏电量补贴政策、电费附加通知等政策。
之所以集中出台政策,首先是2011年到2012年,国内的光伏企业连续亏损,众多企业经营困难,遭遇连锁债务危机,部分龙头企业破产,形势非常危急。同时,欧美“双反”,国内光伏产业更是受到全面的冲击,在此压力下,必须启动国内市场。其次,我们还面临着雾霾治理的难题,需要推动清洁的光伏发电快速发展。此外,我们国家最近两年经济放缓,需要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政策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9年,国内光伏市场起步,2013年年底,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了19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是16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是300万千瓦。2013年,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开始恢复信心,主要企业开始扭亏,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特别是去年“双反”纠纷成功化解,为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条件。
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发展光伏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统计了装机容量处于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2013年,甘肃、青海和新疆三个省(区),地面光伏电站容量都突破了200万千瓦,累计达到640万千瓦,占全国光伏装机容量的60%。分布式也有很大增长,在装机容量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占多数。
但在政策执行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产业本身遇到的,也有政策设计层面出现的。
光伏产业本身的问题,一是在地面电站建设过程中,光伏发电成本还相对较高,西部大型光伏电站、地面电站,都面临弃光的挑战;另外就是需求侧的市场机制、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在我们国家仍然需要改善。另外,还存在合适的场地难找、融资难、收益率比较低、接收期长等问题。
政策本身也非无懈可击。我们结合2013年全国人大环资委对《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出了政策层面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政策刚性问题,执行刚性不足。主要是在强制上网制度和全额保障收购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当中,如果有单位违反了,目前还没有办法对违反者进行处罚。二是政策规划出台比较滞后,与相关规划协调性不足,主要是中央与地方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专业规划之间协调性不足。三是补偿资金也不足,现在由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提高到了1.5分,暂时缓解了补贴量不足,但是长远来看,这种不足状况,还可能继续困扰整个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光伏,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除中央政府拿出费用进行补贴之外,地方政府也应该拿出更多的办法,来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现在许多地区,比如上海、江西、河南、山东等等,已经出台了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又加价补贴分布式光伏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现在有些还没有到位。随着政策到位,未来分布式光伏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