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电缆最早发源于北美市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南方电缆作为铝合金电缆的最早发明者,在北美市场开始大力推广铝合金电缆,作为取代铜做导体的电缆产品。铝合金电缆被应用于机场、军事基地、办公大楼、住宅、酒店、超市、院校、体育场、医院、工厂厂房等建设工程。美国使用铝合金电缆已40余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
就电气性能来看,铝合金电缆保留了纯铝电缆的导电性,但其弯曲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机械性能却大大提高,能够保证电缆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保持连接性能稳定。相比较铜芯电缆,铝合金电缆在重量、价格以及工程安装等方面都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相同电气性能和更好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铝合金电缆更具经济性,且应用领域更广泛。
但是铝合金电缆技术含量高,生产装备投资大,需要具备专*配方、专业的熔炼和铸轧工艺、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相关的技术人才,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合金电缆。合金电缆行业门槛高,不具备实力和成熟生产条件的厂家难以生产出符合IEC的铝合金电缆。
然而,正是看中这个庞大的新兴市场,迅速令一大批中国企业闻风而动,甚至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不过,虽然铝合金电缆在北美等市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其真正走入中国市场,从美国UMI公司将美国铝合金电缆技术带入中国,仅仅不过五六年的时间。而真正引发业界关注以致形成投资,则是在近两年,因此国内对此的研发、技术均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对于铝合金电缆,中国大部分企业别说拥有成熟技术,很多甚至连认知都相当有限。还由于合金电缆行业的专业性、生产特殊性,在北美地区,生产合金电缆的企业只专注于合金电缆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在北美已形成行业共识。
国内真正掌握铝合金电缆技术的厂家寥寥无几
目前,在中国合金电缆行业,专业从事合金电缆研发、生产的企业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合金电缆行业特点,并拥有成熟技术和生产经验的两家美国公司(美国UMI电气公司和天津加铝)。国内厂家显然并未真正认识到合金电缆行业的专业性、生产特殊性。认为有生产铜缆的基础,增加一些合金电缆生产设备和人员就可生产合金电缆,认识之浅,让人无语。一些企业看到合金电缆的市场前景,认为有铜缆生产经验和市场基础,把合金电缆作为一种补充产品,来完善企业产品种类,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盲目投资,去生产合金电缆,抱着先抢占市场,能卖多少是多少的心态。岂不知,因无技术准备和生产经验积累,难以生产出合格产品投入市场,结果一定是损害了企业声誉和长远利益,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据初略统计,国内已有近百家企业投资合金电缆项目。而就在一些业内专家担心这会不会导致电缆业出现又一轮过剩时,国家标准要出台了,到时行业门槛和要求也高了。到那时国内企业这才会意识到由于专业的美国电缆巨头们的存在,加之国家“标准"的出台,事实上自己难以成为对手了。这些国内投资合金电缆的企业到时真不知该如何走好下一步,这些企业目前在市场上大肆宣传已掌握合金电缆生产技术,以低价格说事,盲目走下去。近来中国合金市场除美国UMI电气和天津加铝成熟合格的合金电缆产品外,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国内厂家以伪劣的合金电缆产品低价参与市场进行恶性竞争的状况。
“国内很多企业根本就是在跟风,瞎造概念,像什么高铁铝合金、稀土高铁铝合金、高导电率铝合金等等,各种宣传五花八门,搞得人们一头雾水,这是中国电缆行业非理性无序竞争中的一种惯用手法。”对于国内市场近一两年大量涌出的各种铝合金电缆投资项目,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专家们直接给出了这样的点评。
有的企业花巨资引进生产设备,但没有核心技术和成熟生产工艺、生产经验,怎能生产出合格合金电缆产品?更可笑的,有些企业宣传其产品为新型高导电率产品,出示的指标远高于优质纯铝导电率,基本常识是,通过技术手段铝合金电缆导电率只能恢复到优质纯铝导电率。“ 我们来到中国市场才发现,不光客户,甚至很多企业直接就把铝电缆当做铝合金电缆,很多人对于什么是铝合金,根本搞不清楚”。天津加铝中国区总裁谭炳文对媒体解释道:“所以这次这个铝合金的行业标准,首先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即何为真正的铝合金规范起。”
中国铝合金电缆行业标准的制定
国家能源行业标准《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以下简称“标准”)已经上报审批,预计下半年可以发布实施。该标准由上海电缆研究所与天津加铝(被美国通用电缆收购)、福建永福工程顾问(全国电力全行业设计甲级资质、电力工程甲级总承包资质单位)、安徽惠尔电气(美国合金电缆巨头美国UMI电气公司在中国的工厂)等单位共同制定。
“铝合金导体低压电缆行业标准的制定,为产品评定和质量监督奠定了基础,是规范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上述话,出自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标准委员会主任陈昆的演讲,而这个演讲,则是2013年8月9日美国通用电缆所举办“安全与创新”论坛(西安站)的主要内容之一。
大多数情况下,一旦说到标准,中国企业界往往会犯怵。早些年,受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有不少行业的标准都引自国外,或由外国企业帮助制定和建立。这些“外来”的标准,初期的确帮助中国市场建立更加规范的竞争秩序,以及更加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但到最后,本土企业由于缺乏对标准的话语权,很容易导致在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由此在中国企业界长期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做“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所以,并不出人意料,看似姗姗来迟的美国通用电缆通过收购了2007年开办的加铝(天津)以及2006年把美国成熟的铝合金电缆技术带到中国的美国UMI电气公司,对于中国合金电缆市场的状况,很显然“了然于心”,并且“早有准备”,上述美国公司所瞄准的,其一正是参与“标准”,其二当然是中国电缆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随着下一个引爆点——“标准”的正式实施,必然引发合金电缆每年至少高达3000亿元的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