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外,在网上开店或者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来销售产品正成为越来越多光伏企业的新选择。
据获悉,从今年五一开始,晶科能源已经陆续在天猫、京东、苏宁和国美上推出了官方旗舰店。“除了入驻四大电商平台,公司官网也还有一个在线商城。”晶科能源内部人士称,“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电商,是为今后分布式发展铺好道路。”事实上,除了晶科能源外,国内的大型光伏企业中触及电商的还包括英利、昱辉阳光、赛维LDK等。
不过,光伏产品线上电商渠道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阿特斯阳光电力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称,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电商的条件。“现在还只是一种尝试,只有等到中国拥有一大批技术安装工人后,电商化模式才会有市场。”张含冰说。
布局电商
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调整了2014年光伏装机规模,将新增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发电占800万千瓦,占比60%。与大型地面电站不同的是,分布式发电主要针对的是民用市场,这也是光伏巨头们纷纷搭建电商平台的主要原因。
2013年,晶科能源总出货量超过1.9GW,收入为11.7亿美元。经过业内超过两年的亏损后,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一级光伏制造商。
晶科能源内部人士称,从今年开始,国内光伏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分布式发电,在大规模发展起来前,市场营销渠道要提前铺就。
在京东上,晶科所售的家庭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格从500瓦到30千瓦不等。一个500瓦的发电系统的售价为6000元。
据上述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旗舰店开设半个月以来,已经陆续有了一些成功的订单。
另一光伏巨头英利集团在电商渠道上则更倾向于自己搭建平台。英利是全球出货量最多的光伏企业,2013年出货量达到3.2吉瓦。
去年12月19日,英利在其第四届供应商年会上首次公布了筹划多年的电商战略,即通过一个名为“全球网络采购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全球各地的中小光伏企业提供服务。
英利相关负责人透露,全球网络采购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已经有了超过100万美元的订单。
此外,英利也在天猫上开设了旗舰店。但与晶科能源不同的是,英利天猫店主要销售的是太阳能手电筒、充电器、路灯等产品,而不涉及太阳能组件及户用系统。“天猫店每年也会有几千单的成交量,基本上能够保证不亏损。它主要还是起到一个形象推广、知识普及的作用。”上述英利相关负责人说。
与英利和晶科能源不同的是,另一巨头昱辉阳光则更加偏重于将其官方网站打造成一个B2C的平台。
目前,该公司的官网已是一个涉及LED、组件、储能的海外零售的B2C网站。
另一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则正在打造一个类似于京东、亚马逊的电商平台。“这个已经运作有一段时间了,很快就要推向市场。”该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规模瓶颈
不过,这些光伏企业在尝试电商渠道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着规模瓶颈的问题。在张含冰看来,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做电商量很难上去。
2013年,阿特斯全年实现净收入16.544亿美元,毛利润为2.756亿美元。据张含冰介绍,阿特斯在日本市场也在尝试着通过电商的渠道来出售自己的产品。但她坦言,通过电商走的量比较少。“可能会有1%的专业人士会自己去买,因为他们懂安装。”
根据英利当初的计划,2014年6月,该公司的全球网络采购平台将正式搭建完成。
英利的目标是,到2016年,该平台的规模达到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0亿元人民币。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曾告诉经济观察报,未来这个全球网络采购平台的收入规模将会超过主业(光伏产品制造)。
但英利相关负责人称,全球网络采购平台比预计达到的规模要小。这还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而在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上,晶科能源的户用系统购买者也寥寥。
晶科能源内部人士称,未来公司在电商领域的战略是线上渠道会继续深耕,会加快线上渠道的铺设。
在张含冰看来,除非中国光伏市场户用系统比较发达之后,有了一大批会安装的工人,要不然光伏产品电商化更多的是个概念。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则认为,光伏还没有走入商用、民用,当光伏发电系统还不能像家用电器一样地贩售和安装,这个市场都还没算真正打开。
“当这个市场真正打开的时候,8GW,甚至16GW都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钱晶称,“当光伏发电系统成为普通家电,快消品了,它的销售渠道就会完全不同,但目前仍需要一个市场培育和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