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多个层面了解到,就在上周,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运煤船,停在上海港的锚地内,久久靠不了岸。因为,经过新一轮降价,国内煤和进口煤的价格,在输送到长江口时,价格已经势均力敌。“作为领头羊,神华集团主动降价,再次赢得了市场。”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董事长范广志说,因为国内煤炭价格的进一步下调,印尼煤遭遇了强大的阻击,国内煤炭,或许将重新收复部分长江以北和长江沿岸的失地。
进口煤冲击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2年中国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较去年同比增长29.8%,其中褐煤5421万吨,而过去三年,中国褐煤(高硫低热值煤的代表)年进口量增长9倍以上,目前占全球褐煤贸易量的比重接近95%以上。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煤达到了1.58亿吨,全年预计会达到3.3亿吨左右。
2008年,中国取消进口煤炭关税之后,在短短的五年间,进口煤炭从无到有,迅速扩张。
从去年5月份开始,随着煤炭价格下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买进卖出的煤炭贸易商们。
冀东发展(香港)国际有限集团(以下简称冀东国际),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煤炭贸易商,开展的是全链条的煤炭贸易,即:从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矿坑口购入煤炭,通过汽运、铁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最终销售到东南沿海的客户手中。
在危机倒逼之下,从2012年开始,冀东国际开始南下印尼,尝试做进口煤生意。冀东国际负责煤炭进口的经理马涛,踏上印尼的国土,去考察那边的煤炭企业。
来自越南、印尼等地的煤炭以褐煤为主,属于劣质煤,发热量小、硫份高,但因为价格较低,国内电力企业纷纷采购,将其与国内优质煤掺混使用。过去两年,这样的趋势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环渤海的锦州港和营口港,主要输送来自内蒙古锡盟地区的褐煤,但是,在进口煤的冲击下,2012年,两个港口的煤炭输送量,大约只相当于2011年的七成。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炭局局长王向全告诉记者,锡盟的褐煤都是低热值的煤炭,最适宜电厂用煤。主要的销售地是东北地区、河北、山东以及东南沿海的电厂。而现在,从印尼、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煤质和锡盟的煤炭差不多,锡盟的褐煤销售受到了进口煤的直接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