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概念只是嚼头?
近期4K概念暴热的两大驱动力在于乐视推出的X50air4K智能电视和小米推出的小米电视2,两款电视搭载的都是Mstar 6A918芯片,创维刚刚低调推出的酷开49U2也采用了这颗芯片。先有两家互联网厂商推出的4K电视将价格拉低至3000-4000元的价位水平,酷开也紧随其后推出同等价位产品,加入彩电市场搅局者的行列。
然而“便宜没好货”的留言很快让小米摊上了。据人民网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面板行业人士指出,小米标榜的4K屏其实是“假4K”,不过是高精细度1080p显示屏,并感慨RGBW技术“英雄无用武之地”,反被厂家的虚假宣传糟蹋。该人士首先从价格上质疑了小米电视2代采用4K屏幕的可能性。对此,小米公司已给出了“等待消费者校验”的回应。
事实上,这些质疑并不能阻碍消费市场前进步伐。在硬件、价格这些方面,乐视、小米和酷开相差无几,但是一到最关键的4K内容就马上泄了气。目前,三家公司并没有太多4K节目源,也给人一种空壳的感觉,尽管都在加强4K内容的引入,然而这个过程注定漫长,长期没有配套的内容,用户对4K的感知恐怕将进一步弱化。
从今年的CCBN展会上,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4K已经成为电视行业的一大主题,各电视厂商都将推出自己的4K电视,然而这个产业生态系统仍然有很多环节脱节,需要全面系统化的建设。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表示,如果从4K电视机这个硬件终端层面来看,只要相关企业按照4K电视的相关硬件标准进行生产,那就真是一台4K电视机。但只有硬件,没有内容,4K电视这个产业链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的,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3D电视。
片源内容是4K生态核心
万物互联的时代,客厅网络、视频、游戏,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环,电视这个大屏入口开始被互联网公司觊觎。但自从小米、乐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4K电视后,半年内4K电视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找不到可以播放的片源,商家为了盈利附加服务费,4K电视的前进举步维艰。
曾风靡一时的3D电视,可以说是当时电视厂商的一种革新,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3D电视就销声匿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支持3D电视的足够多的片源出现,而且电视节目投资商也并不看重节目在3D电视上的推广,所以3D电视很快就没落了。
4K电视内容现在有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华数、iCNTV等视频库资源,另一部分则是自制或其它渠道。传统厂商多年的方式是和视频库直接合作,在资源控制上不仅缺少主动权,也很难做出差异化。
目前,乐视将自制10部4K电影、400集电视剧、音乐视频等等,这必然是其优势之一;小米的做法虽然有些取巧:在4K电视上看杂志,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相比之下,传统电视厂商创维在内容服务上略逊些,不过,它拥有“直通好莱坞”模块所提供的数万部不断更新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影视资源,而且能聚合搜索广电网、互联网中任何影视内容并流畅播放,使用户无需下载繁杂的视频应用,彻底解决用户获取片源难的问题。
未来,4k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而除了目前的三家厂商外,4K电视的“后来者们”,谁能更好的解决片源问题,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