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是青岛产业转型的抓手之一。5日,《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高新区将突出机器人在三大主导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该《规划》中提到,青岛将发挥海洋、家电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海洋、服务类机器人产业,实现机器人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相互融合的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青岛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将以产业链建设为途径,实现产业向高级化与集群化发展。目前,青岛正与国内外领先的机器人企业或者研发机构合作建立研究体系,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环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核心零部件及控制软件全面发展。
针对青岛特殊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借助青岛市在海洋工程、船舶工程的优势,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制造业。在水下机器人探测、机器人施工领域有所突破,将青岛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
为引导企业通过发展机器人上下游的产品,完善产业的配套工作,基地将实现机器人配套产业联动,借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机遇,实现专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展示中心。
目标2020年基本形成机器人产业链
据悉,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6万台,同比增长15%。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后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新亮点。
青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预期,至2016年,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企业达到50家,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控制软件总产值达到9亿元,引入企业达到15家,共产生1家过亿级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核心零部件及控制软件产业集群。
至2020年,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区域内重点企业产值规模全市领先,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战略定位方面,青岛高新区将结合青岛市产业发展基础和特点,以机器人本体制造为核心,建设成为涵盖机器人完整产业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机器人研发制造,突破技术瓶颈,积极鼓励机器人在各领域的集成应用,建设中国北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
此外,青岛高新区将借助青岛市在海洋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建设“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同时依托青岛家电电子产业的雄厚优势,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建设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