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招工难已成常态,锡城一些企业为此伤透了脑筋。近日,滨湖区一家机械企业引进“机器人”协助高温作业,破解了困扰多年的高温缺工困境。
“企业投入近400万元,买来2台浇铸‘机器人’。”滨湖区一家生产汽车涡轮增压器的民企老总王洪其说,一台“机器人”可替代6个人,生产效率翻番。以前纯人工浇铸时,工人先要从600多℃的锅里舀出10公斤铝液,走5米后把铝液倒入模具浇铸增压壳,他们每天要在50℃以上的环境下工作六七个小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公司需要这样的铸造工200人,但从来没有招满过。与“机器人”一起工作的铸造工陈阳告诉记者,“机器人”不仅干最苦的活——舀铝液,还做了浇铸这样的技术活,他只需站在一个工位上清理模具、取出产品,一个人能做以前两个人的活,且产量是以前的2倍。尝到甜头后,王洪其表示今年还将为新工厂配置40台浇铸“机器人”。
技术设备改进后,以前烟熏火燎的锅炉工岗位变身“高大上”。“现在烧锅炉只需坐在空调房里点点按钮就可以了。”惠山精益机械企业50多岁的锅炉工王庆华说,以前烧锅炉夏天热、烟呛人、粉尘多,没多少人愿意当锅炉工。去年,公司投入10万元改进了锅炉设备,锅炉工“告别”了高温,这一岗位成为“香饽饽”。
“气温越高,建筑工、快递员、送水工、送餐员、搬运工、货车驾驶员等一些露天工作的工种越难招到人。”一位从事招聘工作近20年的资深人士说,即使用人单位开出比较优厚的待遇,但应聘者寥寥。“高温里工作太艰苦,苦脏累的活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干了。”46岁的砌筑工杨爱军在下午2点多的烈日下挥汗如雨,脸和脖子被晒得通红。“要赶工期,人手又不够,早上6点不到我就来工地干活了。”杨爱军说,他从广西来锡打工6年了,夏天建筑工地“用工荒”已是常态。这些天,包工头发动大家招砌筑工、钢筋工和起重工,招来一个人奖励500元。中午休息时,他给老家亲戚打了电话,虽然每天可以赚200多元,但夏天没有人愿意来。
我市铸造工、焊工、砌筑工等6个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工种常年紧缺。市人社局相关人士建议,目前人力成本逐年攀高,我市一些机械、冶金行业可考虑引进自动化设备辅助或代替高温岗位作业,以改善工作环境,提升产能效率,增加招工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