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两者合计占据世界份额的95%以上。因此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的竞争,可以说是中日之间的竞争。
在2009年以前,日本垄断了整个负极材料市场。2010年之后,以低成本和资源优势迅速打开市场的中国贝特瑞和杉杉,全面扭转了这一局势。为弥补这一劣势,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日企纷纷来华抢占资源。
日立化成为进一步扩大中国锂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业务,连同其全资子公司日立化成工业(烟台)有限公司投资约5亿日元(约3800万元)新建负极材料工厂,并于2012年4月起开始量产;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独资设立青岛雅能都化成有限公司,设计建设八条生产线,其中一期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安装四条生产线;JFE化学投资2亿元与山东潍坊市政府签订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负极材料企业的产能转移,基本仅限于3C领域的低端产能,而在动力电池用高端负极材料,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留在日本开发技术。
对于日企在华投资建厂,我们也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日资企业并不一定比本土企业强。据了解,三菱化学在青岛投建的雅能都化成目前已经基本停掉了,日本的技术和中国的资源,在结合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2013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的市场规模45亿元左右。全球前6大负极材料厂家分别是日立化成、中国贝特瑞、中国杉杉、日本碳黑、日本JFE和日本三菱化学。其中,日立化成、中国杉杉科技、日本碳黑和日本JFE以人造石墨为主,中国贝特瑞和日本三菱化学则以天然石墨为主。
随着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中国在天然石墨领域的工艺和性能是高于日本的。而日本则在人造石墨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为了弥补资源劣势,降低生产成本,2011年成为日企在华跑马圈地抢占石墨资源的一年。以日立化成、三菱化学、JFE化学、东海碳素、吴羽化工、昭和电工为代表的日本企业,纷纷把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
尽管短期内能与日企比肩的中国负极材料厂商,国内仅有贝特瑞和杉杉科技,但国内一批新进的负极材料企业,实力也不容小觑。
年至2013年间,以江西紫宸、江西正拓为代表的国内第二梯队负极材料企业,壮大了中国负极材料的整体实力。继贝特瑞和杉杉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负极材料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售价和回款较优的日韩市场。
据相关人士透露,江西正拓与韩国GS能源株式会社在积极洽谈中,试图以优势产品通过GS打开韩国市场。与此同时,江西紫宸也在跟国外企业做频繁接触。韩国三星、LG已经参观过紫宸的工厂,2014年年初,紫宸高层也亲赴韩国洽谈合作事宜。
可以预见的是,当越来越多的本土负极材料厂商走向国际市场,中日负极材料之间的角逐,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