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合作前景很大,特别是如果穆迪能够上台的话。”陈思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受印度中央邦的委托,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ICEC)负责筹建中央邦的中国工业园,陈思是ICEC在中国的代表,他正在广州为此事忙碌。
为吸引中国投资者、减少贸易逆差、加快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去年10月份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期间提出在印度建立“中国工业园区”的设想,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此次提出建设“中国工业园区”也是印度政府酝酿已久的事。陈思介绍说,印度精英阶层早已认识到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制造业技术的引进。一方面是中国最近几年在钢铁、建材和家电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急切需要寻找出口路径;另一方面则是劳工以及原材料成本提高导致很多密集型产业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这将极好地填补印度在基础建设方面的空缺和对提高就业率的急切需求,对于中印两国来说都是互利共赢。
中印为邻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的1/3,如果双方能够实现双赢互补,那几乎可以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已经越来越紧密,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印双边的贸易总额就达到了66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
建工业园区成为新趋势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直是阻碍两国商贸合作的主要问题之一。仅在2012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390亿美元。
两国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彼此贸易的不平衡。印度人善于出口服务,特别是软件工业,但其制造业却相对落后,每年源源不断地进口中国产品,并努力以原材料出口再弥补失衡。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印度对华出口主要是矿产品和贱金属。而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占印度对华进口额的74.9%。
每年新增1500万青年劳动力的印度,目前更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投资。但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却少得可怜,据日媒报道,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额在2012年度约为1.5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16。如果中国工业园区能够设立,印度人则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同时缩小贸易失衡。
建外国工业园区,日韩在印度走在前列。早在2008年印度就建设了专门面对日本企业的工业园区,双方目前在建的德里—孟买经济走廊可能会重塑印度工业格局。去年3月份印度也正式与韩国签订了建设韩国企业专用工业区的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二个在印度建工业区的国家。
中国工业园区紧随其后,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政府早在辛格访华前就已经提供了几块不同的地方作为建中国工业园区的选址。其中包括北方邦(Uttar Pradesh)、哈里亚纳(Haryana)和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等。
印度地方政府主动出击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不怎么受到媒体关注的中央邦在争取中国工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却非常积极。在辛格访华后几天,中央邦政府随即在广州、北京和四川举行了多场招商引资推荐会。中央邦位于印度中部,是印度的第二大邦,人口约7569.75万,被称为“印度的心脏”,是印度铁道和物流的枢纽,也是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大省。
据陈思介绍,早在2012年,中央邦政府官员就曾到广东及江浙一带考察农贸市场和与农业相配套的产业,同时还参观了两地多个工业园区等,通过学习中国的模式,有意规划把中央邦打造成印度的综合工业园和全国商品交易中心。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中央邦政府希望引进中国的技术,帮助其提高农业产值,协助其进行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同时对当地的土地进行修复,营造更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为吸引中国企业家到中央邦投资建设,中央邦政府也是不惜重金,除在华举办推荐会外,还出资上百万元邀请两百多名中国企业家组团到当地考察投资环境和政策,并参加12月20日至23日在中央邦首府博帕尔举行的采购峰会及展会。
据了解,目前在中央邦建中国工业园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中央邦政府已经计划先开发几块都在10平方公里左右的政府土地供中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具体对于这块土地的规划和评估将在今年2月份进行,随后将在10月份再进行总的规划和统筹,整个园区建设进展比预期的顺利。
而且对于中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当地政府已经明确表态,该园区享有印度各地区对外招商引资的所有优惠福利政策,包括土地、税收等。特别是在土地方面,比其他邦更具优势的是,中央邦政府握有大量的土地所有权,无须大规模进行征地。
“2月份我们又要率团到中央邦去,目前一切进展很顺利。”陈思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中国企业都希望进入印度市场,但是都不敢单打独斗,过去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两国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中国工业园正好成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和经营的平台。同时,这也符合我们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需要。”
陈思早年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此后经常在国内帮助协调印度多个邦高层领导的访华考察行程,也全程参与了中央邦这次对于建立中国工业园的构思和策划。
中印合作,等待大选
中印互利发展,中国工业园区值得期待,但是投资权将取决于企业家的判断。去年12月份参加中央邦考察团的某光电照明公司冯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印度确实潜在巨大的市场,人口密集,劳工成本较低,有很好的优势,但他最担心的一点是印度工人的工作效率。冯经理举了一个他碰见的例子,他看到一拖拉机在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