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淮南经江苏南京、泰州、苏州至上海的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本来只是国网公司作为构建华东电网特高压环网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网一步一步推进“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建设的一个工程,与电网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没有任何关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研究论证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却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名义,将其与其他工程打捆推荐为交流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方案。研究报告重复国网公司在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有关资料中关于工程建设必要性的空洞概念和建设方案的错误结论,推荐建设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1000千伏同塔双回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综合分析该工程的技术经济特性,本人认为其建设是完全不必要的,是一个巨大浪费。理由如下:
1.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国网特高压电网规划为依据是不可行的。规划基础条件和工程建设必要性缺乏科学论证。
2.安徽电网近期电力外送能力有限,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安徽无电可送。
安徽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省份,但主要受制于煤炭资源综合平衡需要,在安徽经济发展和电力中长期规划中,该省煤炭基地可支撑煤电建设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安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能源、电力供需平衡均存在较大缺口。
根据安徽省的客观实际,安徽电网不存在大量外送电力的资源条件,安徽电力大量外送是不合理的。安徽现有7回500千伏外送线路,2011年实际外送最大潮流已达到805万千瓦,完全可以满足皖电外送要求。上述工程建成后,淮南基地交流特高压外送4回线,实际上无电可送,完全是浪费。
3.交流特高压环网建设方案使华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大大增加,不利于电网安全、稳定、灵活、经济运行。
按照交流特高压网架实施方案,建设淮南-皖南-浙北-上海-苏州-泰州-南京-淮南交流特高压环网工程和浙北-浙中-浙南-福州特高压交流工程,在华东500千伏主网架上叠加一个1000千伏网架,将使各省市内部及各省市电网之间形成大量的1000kV与500kV电磁环网;而各省市的负荷中心仅有1-2个特高压变电站,电磁环网都不能解环运行,使电网结构更加复杂化,潮流控制更加困难,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大大增加;电网结构违背了强制性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关于“应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的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的基本要求。
在安徽境内“北电南送”输电系统中,一个淮南-上海交流特高压通道与4-5个500千伏输电通道并列,造成安徽电网结构极不合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单独带淮南外送电源而形成送端孤网运行,对加强安徽500千伏主网结构起不了任何作用。按照规划方案,安徽电网主网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特高压网架,如果特高压与500千伏电网并列运行,造成安徽电网高低压电磁环网,潮流分布与电压等级不匹配,特高压线路的输电能力低。从潮流计算结果来看,皖南、皖北严重存在潮流反转环流,特高压线路北电南送,500千伏线路南电北送,潮流分布极不合理。
更不可忽视的是,在华东500千伏电网上加一个1000千伏网架的帽子,将五省市电网强捆绑在一起,带来严重高危安全风险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严重故障,将可能影响整个华东电网系统的运行。
4.交流特高压环网建设方案使华东电网短路电流水平有增无减。
基于交流特高压环网方案形成华东电网与省市电网众多电磁环网,华东电网短路电流水平总体上有增无减;按照交流特高压建设方案,江苏三个交流特高压变电站有两个布局在苏北,远离负荷高度集中、电网复杂的苏南地区,也完全无助于解决华东电网最重要负荷中心地区的突出短路电流问题。
“解决500千伏短路电流大面积超标问题”关键是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华东电网采用不戴1000千伏网架帽子的电网格局方案,优化500千伏主网架,电网结构简化,潮流分布合理,更有效地控制了短路电流,投资经济效果好,电网发展质量高。
5.华东电网承受多直流馈入安全稳定运行问题不需要构建交流特高压电网。
加强500千伏区域电网,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能够很好地应对电网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需要,保证较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不需要浪费国家巨额资金来建设交流特高压网架。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优化规划500千伏主网架,受端交流系统N-2和直流工程双极闭锁等严重故障,均不需要采取切负荷等措施,这已经超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要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