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欧美“再工业化”柳暗花明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06
核心提示:

发达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逐步走出衰退泥潭,不断加快复苏步伐,“再工业化”战略功不可没。对此,市场关注焦点往往集中于“制造业回归”,事实上这并非“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部分。“再工业化”也不是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流,而是发达经济体深刻反思过度去工业化的“陷阱”后,推出的应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的纠正机制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探索。通过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其所能到达的高度和实现的目标,远不止于应对危机和恢复增长。

“再工业化”战略提出的一系列重振制造业发展措施,是对回归实体经济的初步尝试。一方面着眼本土工业,力图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海外制造业回归,为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添加砝码。

从目前来看,发达市场劳动力成本较新兴市场仍相对偏高,“制造业回归”将使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对于过度“去工业化”的发达市场,产业空心化、制造业断层等问题由来已久,“制造业回归”面临的不仅仅是生产线重置,还有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电子消费品等制造业从未真正在美国建立,如何建构将是其面临的棘手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此前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去工业化”过程,此轮“再工业化”目前主要由政府主导。人力成本、前期投入、市场拓展等因素对企业诉求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作为主导者及推动者的发达经济体政府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现实难题,但不足以对“再工业化”发展进程形成明显阻碍。截至2013年10月,美国、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较2009年同期分别上升16.7%和4.5%,对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据IMF估测,2013年美国、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分别从2009年的-2.8%和-4.4%上升至1.6%和-0.4%。其次,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有所提升,就业状况改善。2009年至201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上升约1个百分点至11.9%,2013年11月,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较2009年同期增加43.7万,制造业失业率从12.5%降至6.2%。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美、德、法三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较四年前提升11.3、12.5和8.4个百分点至76.7%、83.6%和80.9%,市场对“再工业化”的信心逐步上升。

从长期看,“再工业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实际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发达市场实现可持续增长。一方面,“再工业化”作为应对“虚实脱节”的纠正机制,将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使经济发展的两套系统形成合力,推动“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另一方面,随着“再工业化”的持续推行,企业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将获得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增强等切实的利益,并在利益引导机制作用下,主动加快回归实体经济的步伐,“再工业化”最终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

发展规律与实际需要的统一,使得“再工业化”远不止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应急措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全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能源、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推动下,实现“再工业化”的可能路径已初显端倪。随着与技术革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结合,“再工业化”必将对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发达经济体推行“再工业化”战略的现实背景,是经济复苏乏力、债务高企、失业恶化以及收入分配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再工业化”将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鼓励创新及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不断吸收、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重构实体经济,促使发达经济体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复苏步伐。同时,制造业振兴也将为发达经济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就业市场。

只是,从世界产业分工格局来看,考虑到人力成本、前期投入、市场拓展等因素,制造业回流发达经济体程度有限,特别是受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多的中低端制造业,产业目前仍主要在发展中经济体之间迁移,短期内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产业分工总体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概率较小。在“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下,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的新兴高端制造业可能在发达市场进一步兴起,将使发达经济体在产业链高端环节的优势更加突出,也给积极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兴市场带来更大竞争压力。

而从全球经济层面看,“再工业化”促进发达市场经济增长,正有力地推动全球复苏进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优化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刺激总需求增长,将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形成利好。“再工业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结合,不仅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更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流程、生产组织乃至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革。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新科技进一步应用推广,将为全球经济提供新动力,推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青年经济学者)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