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光伏产业出口受阻
自2012年10月起,美国发现中国公司接受不公正的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开始对中国光伏组件征收24%到36%的关税。为了避免征税,大多制造厂商就从台湾为主的其他地方购买太阳能电池。台湾光伏产业瞬间发热,电池产能在9gw左右。其中部分为大陆厂商在台湾为应对美国双反所建工厂。
在此状况下,2013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美出口份额由去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虽然还有台湾地区的漏洞,但我国出口依然受到极大地影响。
然而就在2014年即将到来的那一刻,美国方面有消息宣称要对台湾光伏产品双反阻截台湾代工环节这一规避渠道。如此,台湾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中国内地组件也将被征税。这将严重影响2014年我国对欧美的光伏产品出口,加重我国光伏产能过剩问题,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到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014年光伏行业洗牌加速
我国光伏经历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技术薄弱等问题,同时又不断遭遇双反,内外忧患一度引发我国光伏行业大洗牌。这一现象引起政府的重视,2013年7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又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明确光伏企业需要达标的要求。
元旦前夕,工信部公布首次通过标准的企业名单达109家,其中25家因未能通过环评验收、产能或者产能利用率不达标、不具有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研发及工艺改进费用不足、产品衰减率和水耗、能耗等指标未达要求等原因与合格证失之交臂。此次规范审核条件将成为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政府出口退税等重要依据,一些无法达标的企业将享受不到政策支持,同时将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本规范条件的要求。
规范条件的确立有助于引导我国光伏制造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加速行业优胜劣汰,迎来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