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有色金属行业十大新闻
回顾有色金属行业在2013年中的表现,可谓是喜忧参半。7家有色企业入选世界500强、我国海外最大铜矿项目在秘鲁投产等接踵而至,使2013年注定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平凡的一年。但与此同时,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有色金属价格仍处低位,行业效益下降,市场秩序仍有待规范,高端领域创新与产业化能力依然不足。
为此,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来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新了铝行业管理规范,细化了化解过剩产能措施。
1、工信部发文明确有色金属节能减排目标
2013年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依然面临部分产品单耗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一定差距、国内企业间能耗水平相差悬殊、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了今后的十一项重点任务及五大政策措施,并且明确要求,到2015年底,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累计节约标煤7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全面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全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点 评 “厚德”不再“载雾”
近两年来,我国多城市雾霾污染严重,工业污染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在工业领域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为打好这场PM2.5治理的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有色金属工业作为我国用能较多行业,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据统计,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15138万吨标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39%。
因此,其节能减排效果对完成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大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力度,既是国家整体节能减排的战略需要,也是有色金属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国家再次收储30万吨铝锭
2013年3月15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完成又一次铝锭收储,以15137元/吨的中标均价向国内部分铝厂收储铝锭30万吨,这无疑是政府向陷入困境的部分国内铝厂伸出了援助之手,受援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国铝业、中电投等6家企业,央企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具体成交情况是向中国铝业购得10万吨,向中电投购得9万吨,向神火股份、云铝股份、青海桥头铝电股份公司均购得3万吨,另外还从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得2万吨。
此轮铝锭收储早在2012年11月就开始启动,按照计划收储量总计为40万吨,其中,第一批收储计划原准备从各铝厂购买16万吨铝锭,最终以15737~15757元/吨区间的成交价完成10万吨收储,较当时电解铝现货价格高600元/吨。
点 评 “止疼剂”效果有限
央企在此次收储中获益最大,但就当前的现货库存量来说,此次收储无异于杯水车薪,一些铝厂因为难以承受持续亏损已经开始实施减产。目前,市场消费复苏缓慢的情况并没有缓解,收储对价格的提振有限。
在国储局完成此轮铝锭收储后,铝价并未出现实质性提振,在经过短期小幅反弹后,国内外铝价曾一度持续下跌。受生产成本的制约,铝行业的困难局面将日益加剧。收储是针止疼剂,不是强心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7家有色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2013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入围的中国企业达到了95家,比去年增加16家。其中有7家有色重点企业入围,分别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其中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本年度新入围企业。
入围企业数量的增加,反映了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企业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理念所取得的成果。
点 评 从浮躁走向理智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进军世界五百强”。每年一度的美国《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排名就像工商界的“奥运会”,其排名榜就像“金牌榜”,吸引着来自中国的炽热目光,上榜已成为众多国内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愿望,并渐渐地变成了一种强烈的“五百强情结”。
入围企业数量的增长固然可喜,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入围并不代表先进,在技术创新、尖端人才比例、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我们同国外先进企业尚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从当初浮躁的“要进入”变为理智的“如何进入”,即要准确认识“五百强”,分析它们强在何处,以找出我们真正的差距所在,从而明确我们努力的方向。
4、工信部出台《铝行业规范条件》
2013年7月18日,为适应近年来铝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工信部发布了《铝行业规范条件》,围绕企业布局、规模和外部条件,质量、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规范管理,附则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并且对新建氧化铝、电解铝项目都从原材料、资金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