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共同研制的三款机器人正赶赴灾区开展搜救工作。三款搜救机器人分别为: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旋翼无人机。它们将协助搜救人员,在震后黄金72小时救援期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表示,目前灾区气温约为15-25摄氏度,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目前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聂高众呼吁现场救援人员抓紧时间,并加强搜救排查。
4月21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共同研制的三款机器人正赶赴灾区开展搜救工作。三款搜救机器人分别为: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旋翼无人机。它们将协助搜救人员,在震后黄金72小时救援期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表示,目前灾区气温约为15-25摄氏度,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目前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聂高众呼吁现场救援人员抓紧时间,并加强搜救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