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卖电”
天津市民董强最近成了“名人”。家住滨海新区的董强,备受关注的不是他家别墅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而是他家每月发出的300多度剩余电,最终可能会卖给国家。
在能源瓶颈日益严重的今天,这样的发电售电模式是个好的开始,但它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吗?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分布式能源,实现更多人把自家电卖给国家的愿望,恐怕并不简单。
第一个“吃蟹人”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节约能源。”董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其实,他于2011年就在自家屋顶打造了一套离网自用的发电系统。这个系统耗资2万元,只是当时还不能并网。
“当时只是考虑想通过自发电系统将家庭总的用电量降下来。”董强说,“要实现节能,就得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在“开源”方面,董强在自家楼顶尝试安装了离网发电系统,也就是现在他要改造升级的并网发电系统的雏形。
“因为当时政策还不允许自家发电并网到国家电网,我家的发电系统只是离网的。再加上发电量有限,这些电主要为家里不重要的用电设备提供辅助电源。”董强说,这套系统每天发电量虽仅有3度,但可以为庭院灯、楼顶灯以及安防系统提供辅助的不间断电源。
“电网白天是用电高峰,夜晚是用电低谷。可是,不加储电设备的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家庭自发电系统只能白天发电,夜晚就发不了电了。加装储电设备,投资成本又会高出25%。因此,原来的离网系统不能全天候发电自用。”2月27日,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之后,董强第一时间就申请了分布式电源并网业务,并很快被受理。对于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的受理速度,董强很是满意。
现在,董强要重新安装一套分布式电源系统,包括一组3千瓦的光伏发电设备和一组3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在董强的带动下,他的邻居沈向东和梁晶也于日前分别向滨海供电分公司申请了分布式电源并网业务,并且也被受理。三家的工程将同时展开。
切莫昙花一现
“我准备安装一套分布式发电系统,包括一个12块面板的3千瓦光伏发电系统,还有一个3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董强说,这套系统的总投资额为6.5万元,其中光伏部分为4万元,每天可发电10~12度:风力部分2.5万元,每天可发电约10度。
按照董强家目前每个月300度的用电量,这套发电系统每个月可发电600多度,剩余300度可出售。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居民上网卖电价格暂执行天津地区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统一标准为每千瓦时(度)0.4118元。以此计算,他一年可获利近1500元。如果按照居民阶梯电价第三档电价每度电0.79元计算,董强家每月最高可节约470元,一年可以节约能源支出5000余元,约12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个人发电并网有望在滨海新区更多地区实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不从体制上解决目前的问题,分布式能源并网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利益调整待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分布式能源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我国迟迟发展不起来。究其原因,并网难无疑是最大障碍。
有观点将并网难归根于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滞后。电网发展方向一直放在输电侧,而非多种方式电源接入的配电侧,因此存在较为突出的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分布式发电的频繁启动,可能造成电网瞬时负荷增大,给区域内网络稳定运行造成安全隐患,而目前国内的配电体系还无法对此实时监测。分布式发电并网,可能给局部电网带来较大冲击,这必须引起重视。
但天津通过智能电网建设解除了技术障碍,让个人发电上网得以解决。这证明了技术的障碍是可以化解的。
然而,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的障碍并不只是存在于技术层面。并网难归根到底是利益分配问题,而更难化解的是体制障碍。
在现行电力管理体制下,电网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高价收购分布式发电。这与风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遭遇十分相似。
此外,分布式能源项目为减轻成本压力,能够借助错时发电的方法。例如,上海浦东机场分布式能源站,就是利用白天和晚上的电价差来错时发电,减轻经营压力。白天电网电价高达0.7元/千瓦时的时候自己发电,夜里电网电价降到0.2元/千瓦时的时候停机买电。运行几年中基本上能够实现平均电价0.6元/千瓦时并外加制冷制热的预想,避免亏损。可是,如果分布式能源系统都采取这样的经济方案运行,电网公司便成为“最不经济的人”。由于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电网公司对并网不积极也成为必然。
与此同时,国内电网企业发电、配电和输电合一,既要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又掌握了话语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利益驱使下阻碍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这就是为什么包括北京南站西侧分布式能源站,以及浦东机场、长沙机场、广州大学城等大型分布式能源项目长期不能并网,至今仍然孤网运行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的最大障碍在于体制。虽然分布式能源的优势。决定其前景光明,但分布式能源作为科学用能的一种理想方式,要在中国真正兴起,有待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