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我搞合作,谁的利益比我大”,胡成中的这一席话像是在“叫卖”德力西。由是,一些人戏谑且略带不屑说,胡成中这是在给德力西做广告。让戏谑者诧异的是德力西率先发起了与国际巨头的“结盟”。
戏谑,未必可取。
当前,输配电端一次设备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企、财务费用激增以及行业供大于求的态势压制下,营收和利润继续下降;beplay规则 各子行业呈现分化态势:风电行业整体暂别高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和融资成本提高,公司业绩普遍呈现下滑态势;光伏行业仍处于盈利能力下滑的态势,且国际市场风险与日俱增;核电审批重启的时点则仍需观察……
在国内外经济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这场始于2011年的利润下滑风暴于2012年体现的更为明显,在部分产能过剩的分行业中尤甚。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别曾经的规模化扩张,中国电气工业正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方向迈进。胡成中的“广告”也许只是中国电气企业反思潮的起端。
需求放缓、竞争激烈是利润下滑的主因
多年来,我国电气工业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批大中型企业脱颖而出。然而,伴随着原材料价格、人工及融资成本的不断高涨,电气企业已普遍存在利润严重下滑的现象。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2012年国内电气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2011年同期,其中前10个月实现利润总额较2010年同期增幅相比降低了10个百分点以上。
截至2013年3月,国内部分电气设备上市公司已明确表示2012年业绩出现下滑,其中不乏中国西电、上海电气、正泰电器等大型企业。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导致企业业绩下降或亏损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需求放缓、竞争激烈、成本上涨等因素。
行业利润增速走低基于企业生产成本费用的增加,但产品销售价格却不能得到相应提高。思源电气、中国西电及上海电气均表示,以产品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态势延续,加之市场需求不足、行业增速放缓,最终导致产品市场价格下降。
作为电气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清醒估计中国与欧美在高端电气产品制造领域依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电气企业既需要通过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以提升地位,更需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高端电气制造业,打造“Made In China”竞争优势。
国际巨头已夯实中国的高端电气设备市场
从规模看,中国早在10年以前电气企业数量便超过欧美总和,成为世界第一电气制造业大国。当时有人断言“全球电气市场中国是晴雨表”。
现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电气巨头都在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阵营。中国电气制造业也不再局限于生产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与资金密集的电气装备制造业产品越来越多。部分有实力的中国电气企业开始结盟欧美竞争对手。2006年12月17日,施耐德和德力西签署合资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按照1∶1的比例等额出资设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位置将由中方担任。另外,新公司使用“德力西”品牌,标志着中国电气企业进军国际电气中高端阵营。
据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自2009年以来,规律性批量出口低压电气企业就有千家以上,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包括低压在内的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电气装备进入产业化阶段。包括特变电工衡变首台“双百万”变压器赴浙北“服役” 、上海电气阿尔斯通(武汉)变压器有限公司向全球最长输电项目提供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初步形成了高端电气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不过,与高端制造业的龙头老大欧美相比,中国的电气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欧美高端电气制造业首先是“血统”纯粹,无论是技术、知识产权还是品牌等,几乎清一色为欧美“血统”,而由于我国部分电工电气分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导致生产规模投资失控,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集中度不高,许多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式企业”也混迹其中,加上原材料不断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使得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还使依法较为出色的企业及经销商步履维艰,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电工电气产品的整体形象,国际市场竞争力遭到削弱。这也正是自主创新比例不高,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的问题所在。其次,欧美高端电气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依托其全球领先的研发基础、金融服务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支撑,而这方面恰恰是中国的软肋。劳动生产率方面,欧美高端电气制造业大约是中国的20余倍。更为关键的是,在高端电气制造业的存量领域,欧美企业构筑的“高边疆”让中国同行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逾越。仅一个ABB,其2012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400亿美元(约合2477亿人民币),利润虽然较2011年有所减少,但依然较为可观。作为中国电气装备业的龙头老大,上海电气2012年的年收入仅为770亿。至于被国人寄予厚望的旗下拥有8大专业公司、2000多家国内销售中心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有50多家销售机构的中国低压电气龙头正泰电器去年的销售额仅为107亿。要在电气装备领域比肩ABB,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受到诸多条件约束,尤其是技术创新水平有限,中国高端电气装备业在追求国际竞争力方面尤其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方面,短期内很难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中国企业将面临“高端”“低端”市场双重围剿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下中国电气装备业在技术升级、专*标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