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机器人管家可以打扫卫生、做饭,无聊的时候甚至可以陪主人聊天;在医院里,机器人帮助患者做检查,做手术;在工厂里,机器人代替工人工作……这些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情节,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早在两年前,富士康老总郭台铭表示,未来3年将用100万台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用于生产线上具有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强的工作。这一举措引来众多关注和讨论,但也被认为只是噱头。前不久,富士康将于2013年在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机器人产业园,生产100万台机器人,招工数量大幅下降,大量生产线装配机器人等消息,再次引发业内对机器人的热议。
如今,中国制造业正掀起机器人热潮。各地也纷纷为机器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近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重庆要建设国内第一家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浙江拟建机器人产业联盟等。
无疑,工业机器人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的人力生态。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时代的来临?机器人给国企带来什么样的管理挑战?国企如何应对?《国企》杂志特邀相关专家进行探讨。
迎来机器人时代?
资深管理专家
红智博:人口红利消失呼唤机器人发展
体力劳动人口短缺造就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推动机器人应用成为新趋势。第一,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我国有三个人口生育高峰,其中第二次是在1962-1970年。这部分人口已达到43-51岁,影响了劳动力的质量,而且很多已摆脱从事体力劳动的生存模式。第二,从人口的传统意识角度来看,社会主流人口秉承“体力劳动卑微、脑力劳动高尚”的传统思想,而且现代社会中的80后、90后年轻人追求平等自由,不再像上辈人一样听从命运安排。结果就是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第三,从人口素质提升的角度来看,第三个人口高峰阶段(1981-1990)的人口素质大大提升,在接受高等教育以后,多数人只接受脑力劳动而不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缺少年轻人接班也成为机器人进入体力劳动的一个根源。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黄阳华:机器人应用趋势非常明显
所谓“机器人时代”,并非一个规范的学术概念,尚缺乏具有共识性的、严谨的概念界定,所以也难以用具体的标志性事件或者准确的数据作为划时代的标准。从全球范围看,工业机器人已经有50年历史。50年来,工业机器人实现了技术持续进步、控制系统智能化、外围配套设备协作能力提升以及制造成本下降,为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必要的技术经济条件,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现在,工业机器人市场越来越繁荣,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都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球多用途工业机器人销售比上年增长38%,达到166028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销售也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多用途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翻了两番;2011年销量比上年增长51%,达到22,577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13.6%,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长的重要力量。据可靠估计,中国在2014年将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和君咨询副总裁
宋克春:机器人时代正在酝酿中
机器人时代正在酝酿中,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我国人力资源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新《劳动法》实施,劳动用工法制化,之前很多没有保障的一线基层员工给企业增加了用工成本。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人力资源展示平台更多,企业信息更加透明,有序促进了基层员工的合理流动。第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发展的平衡,逐步导致全国劳动力市场更加合理,长三角、珠三角的民工潮越来越少,就业更理性,基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发生变化,由企业市场变为员工市场。第四,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滑。据统计,2012年末,我国15-5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较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劳动力以80后、90后为主,拥有基本学历,对信息敏感,对报酬、环境诉求更高,管理难度大,流动性大。第五,人力成本涨幅很大。企业的工资涨幅最低5%,一般的10%,高的达到20%,否则留不住员工。因此,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都在加大,推动机器人的发展。
其次,我国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会逐步降低机器人的成本,为机器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人民大学人事劳动学院副教授
吴清军:“机器人时代”仍未出现
“数控化智能制造”一定将成为今后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但从目前全球使用机器人的数量和产品规模来看,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仍未出现。机器人替代人力,可以节省企业用工成本,但是,影响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因素,除劳动力成本之外,还应考虑到原材料、产品设计、物流、产品市场、资源环境以及劳动力就业等因素。所以从日本、韩国、德国以及美国的经验来看,机器人的采用率是一个国家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结果。
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况杰:应用还不广泛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