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公司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将有数以百计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Focus〉聚焦
有分析称,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近10亿。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平稳地、可持续地推进城市化?
6月7日,在财富论坛上,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的讨论,显得独树一帜。
在西部,这样的话题尤显意义重大。要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环境容量捉襟见肘等城市问题,是技术为王,还是从规划入手?在财富论坛“城市发展的重新思考”上,嘉宾们观点交锋,目标共指可持续发展。
城市转型
中国具有“后发优势”
麦肯锡公司全球总裁鲍达民带来数据:“每周都有25万人从乡村涌进城市,到2025年中国将有数以百计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这是人们对大城市最明显的两个印象。”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说,这导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幸福指数却不高。
不仅如此,城市化所带来的医疗、教育等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也被大家频频提到,鲍达民更称“教育体系的不匹配,将令中国未来的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超过2000万”。
施耐德电气公司总裁赵国华认为,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也较快,中国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霍尼韦尔公司董事长高德威却看到了中国的“后发优势”。“欧洲和美国的现代城市形成时间较早,受当时科技水平发展的限制,在已成形的城市里再优化的空间十分有限。”“几年前,提到智能电网,人们不了解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但今天,我们已经在认真研究智能城市的概念。”高德威说,即使是西方国家,这方面的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西部城市的转型之路,与世界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多方探索
新技术与好规划并举
与会者认为,技术的创新仍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智能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大家认为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在成都看到不少地方,都通过大屏幕告诉我们哪栋大楼有多少停车位,这种方式非常好。”高德威说。实际上,他所看到的这套系统,是“智能成都”建设的一部分。目前,beplay体育注册登录 、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城市等智能城市示范应用,已在成都启动。
有趣的是,技术出身的张跃,关注的重点却不是技术。“从城市规划入手,是最朴素的办法。”他举例说,远大正在尝试利用城市发电机的废热。当然,需要城市里先建设小型发电站,废热短距离内就可以供给市民。
论坛上,远大集团的“世界第一高楼”计划引起嘉宾们的热烈讨论。论坛的主持人称这是一项“超级工程”——大楼的高度空前,并且功能齐备,“你可以在几百米的空中打篮球、游泳。”
“我们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是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两大问题。”张跃说,首先能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腾出更多的空间给森林和农田。“城市面积越大,汽车使用频率也就越高,污染也就越多,这是连锁反应。”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必须要避免“城市孤岛”的问题。“城市功能的设计错了,后果很严重。”这也是张跃反复强调建设“混合社区”的原因。这与成都“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规划是同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