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是机器人行业增长的宏观驱动力:中国人口结构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变化将导致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持续进行。在微观层面,传统设备制造业在考虑引入工业机器人是会衡量其经济性、生产质量、完成复杂操作、安全性以及工艺一致性等。
汽车及零配件行业需求仍为主要来源,民族品牌大发展有望使国产工业自动化企业受益:用机器人安装量比当年的汽车产量来近似衡量机器人的普及率,过去10年间基本呈指数上升趋势,仅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滑。相比合资车厂,自主品牌和零部件厂商的自动化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对旧有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也将带来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工业自动化进程快速普及有望弥补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韩国机器人渗透率的提升经历了近20年,中间经历了汽车产量下台阶的过程,而且过去十年中机器人保有量增速远高于汽车产量增速。另外,一个国家的机器人使用量由工业化水平和本国制造业的出口决定,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也符合这一规律。
未来三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复合增速有望实现30%增长:观察韩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在汽车产量增速下台阶的过程中,渗透率提升支持了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过去机器人的保有量增长符合其他11个国家早期机器人行业的情况,与经验公式的拟合结果非常吻合。此外,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行业成为重要的潜在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