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化怪象之跟风:跟风是中国接线端子市场的常态,这个常态的存与市场及政策环境相关,对端子企业来说却是一种决策和行为的病态,在很多端子企业看来,“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是优先选项,于是,既不做市场调研,又没有明确机会与实力的平衡点,更不去做竞争门槛的设定与如何实现超越的考量,通常的情况是先靠拍脑袋决策进入市场,继而是广告或疯狂的促销轰炸、迅速掀起价格战,然后想方设法的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市场基础因此被伤害,行业也就迅速衰落,企业或项目因此难以为继。这种盲目化衍生出来的典型小贩思维和行为大量存在,带给企业的是资源的分散与浪费,错失了真正契合市场与行业特定阶段的企业必修课,方向错、路径错,一切皆错。
除去盲目化之害的的起点:
1、思维起点:当我们迷路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起点。遗憾的是,大量的思维障碍正在阻滞我们端子企业的管理者回到这个起点——接线端子这行业很多企业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经验一大把,理论有一套,资金有积累,一言九鼎惯了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们很难进行全面的自我反思,也就更难以有效延伸至企业层面。
但是,回归是必须的,否则我们会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退一步说,这种思维转变即使不能彻底与深刻,也需要依据企业现实进行整理,而整理如果侧重于对企业营销基本面的检索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业、企业、客户与产品,这些构成营销基本面的要素我们真的做好了么?做好的标准是什么?不足之处在哪里?如何发挥优势与弥补短板等,回答了这些基本问题,企业就具备了去除盲目化、实现基本面回归与持续发展的思维起点,也就能为下一步的行为改变奠定基础。
2、行为起点:有了思维起点的基础,行为起点就会相对变得容易,在营销基本面的问题整理中进行重要与优先级的选择,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如行业的关键要素锁定、企业的角色定位问题、有效产品的问题等)是行动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行为起点的选择和实施要切合企业实际,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增添什么,而是剔除什么,不仅要避免不动,更要避免乱动,我们要认识到,这种行动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远不是对某些理论与忽悠的心血来潮,甚至不仅是改变营销的盲目化状况,而是战略行动,是积蓄力量、苦练内功,引领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行为乃至价值观的改变。
盲目化怪象之盲目的客户与照猫画虎的市场动作:粗放式的销售方式仍然是国内大多数端子企业的主要运营手段,在这种状态下,目标客户是未知的,产品并不是能够为某一部分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有效产品,传播与动销更难做到集中有效,总之,能卖一点算一点,今天不考虑明天的事情,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市场深化不过是口号,数字才是硬道理,殊不知,企业已经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看似占了市场基数庞大的便宜,其实是处于温水中的青蛙,市场环境一旦变化,随时致命。
另外据南京三门湾负责人陈泽桥介绍,作为传统行业的接线端子一直就有盲目跟风的怪象,从三门湾起步到最后发展一直是同行业模仿的对象,但是我们不惧怕同行的跟风模仿,这样有利于我们持续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不被简单的模仿所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