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伏产业当前所谓的供过于求并非意味着光伏是夕阳行业,相反,中国光伏业今日的困境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步伐过快而非末期的周期性现象。而欧盟“双反”只是光伏产业复苏初期的一个小插曲,并不会阻碍行业拐点的大趋势。为了应对光伏行业的危机,我国发改委一改此前对光伏产业的态度,转而进行扶持。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其触发的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中国光伏产业有望迎来一次更有质量的繁荣发展期。
从某种角度来讲,欧盟给出了临时反倾销税裁决,总算是“一只靴子落了地”,也让中国光伏企业可以下定决心做该做的事。虽然欧盟的临时反倾销税给中国的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打击,但我们绝不能就此忽视了中国光伏明朗的前景。
光伏产业当前所谓的供过于求并非意味着光伏是夕阳行业,相反,中国光伏业今日的困境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步伐过快而非末期的周期性现象。按照常规逻辑,中国光伏产业能否走出危机与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是国外的“双反”政策,直接影响了全球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
为了应对光伏行业的危机,我国发改委一改此前对光伏产业的态度,转而进行扶持。而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业内测算未来几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去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关停倒闭,此前预计上马的项目也纷纷搁置,被动收缩产能令供给端在短时间内反而难以大幅增长,“剩”下的光伏企业迎来业绩拐点。
行业业绩整体改善
随着中国内陆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光伏产业的话语权也将得以提升。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占全球的近1/3,加上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兴起,则将占到全球光伏新增的5成,而欧洲“双反”有可能引发中国政府一系列反制裁措施。
从净利润来看,今年一季度以来,虽然整个光伏行业仍然亏损,同比去年净利润仍大幅下滑,但是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500%的净利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就目前已发布今年中报业绩预告的17家公司来看,其中有3家将扭亏,3家同比去年预增,7家同比预减,只有3家续亏和1家首亏。光伏行业业绩整体得到改善已是事实。
表:一季度最受机构青睐的光伏企业榜单
一季报显示,最让投资者兴奋的晶澳太阳能2013年第一季度毛利润转正并达到了6%,而其上个季度还为-4.6%,在A股32家光伏公司里,有15家盈利,组件企业东方日升等一季度均实现了扭亏为盈。这种业绩的拐点也反映在股价里,年初以来大盘回调但部分光伏股却保持相对强势,中环股份、阳光电源、向日葵等股价持续上涨。
从一季度大部分光伏企业的销售来看,保利协鑫期间出货量增加,亏损减少,这与上游多晶硅企业价格改善相互印证。而其他多晶硅以及组件企业一季度存货没有明显增加,业内预计上半年行业依然会延续去库存阶段,下半年随着政策的落地,业绩将明显改善。
开工率上升
与风电一样,光伏企业在大跃进式的发展之后,也经历了缩减产能阶段。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国内光伏企业数量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光伏行业。洗牌阶段,发展好的企业将会向更好的发展方向前进,而发展不好的企业则就会被淘汰掉。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浙江光伏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经从原来的30%提升至50%,其中,产能排名前十位的光伏龙头企业开工率90%。《光能》记者从杭州海关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浙江省光伏企业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271.4万个,同比减少5.38%,占同期全省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41.3%。对非洲、加拿大和印度分别出口116万个、61.2万个和60.7万个,分别同比增长7.7倍、60.8%和26.3%,占同期全省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17.9%、9.3%和9.2%。
除了开工率上升,还有转型策略比较好的龙头企业,如晶澳太阳能之所以一季度业绩靓丽,是因订单转向新兴市场,国内占40%以上,美国和日本占10%,南非占13%。目前,晶科光伏的开工率达到100%,二季度订单继续旺盛。此外,像昱辉、英利、天合等开工率也均达到9成。
各环节形势明朗
1.多晶硅后市看涨
从行业复苏的逻辑上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晶硅制造企业依然受到原料进口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业绩复苏或许会晚一些,但利润与股价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却会比较显著。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最新报告,6月份以来,国内多晶硅价格低位持稳,主流报价仍维持在10.5-13万元/吨的水平,均价约为12.1万元/吨。
保利协鑫总裁工作部总经理费忠告诉《光能》杂志记者,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后,多晶硅厂商对于我国对美、韩及欧盟的“双反”反制预期度提高,后市国内多晶硅价格有可能进入上行通道。初裁一旦出台,下游对国内多晶硅需求将大幅上涨,多晶硅现货价格将随之上涨。
2.电池组件环节受益较快
由于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价格的上涨和开工率的提升,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低点的0.60美元/瓦上涨到现在的0.72美元/瓦。而组件电池成本自去年以来大幅下降,并未同步回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