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遇阻:目前不足10万台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17
核心提示:

一边是深圳、河南等地再度重启的大规模招聘,一边是“百万机器人”计划完成时间的逼近,富士康的态度令外界生疑:说好的机器人呢?

2011年,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设立基地进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的同时,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

但据一家为富士康制造机械手臂的硬件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目前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不到10万。

对此,鸿海(富士康在台湾的母公司)相关人士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内部目前各个事业群都有自己的规划,机械手臂的运用也比往年提高了很多。

“应该说百万机器人的计划推进挑战很大,但是从内部自动化比例的提高数字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上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人力依然是鸿海在内地布局的重要支撑,在推进自动化进程的同时也会进行一些人力调整,重启大规模招聘属于此列。

重启招聘计划

“集团深圳厂区招募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手技术工,欢迎踊跃推荐,请求职者到清湖、观澜招募中心应聘。”富士康龙华工人郑俊(化名)的手机上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类似的短信,在他看来,富士康新一轮的招聘又要开始了。

此前,为苹果代工新品的富士康河南郑州厂区IDPBG事业群也进行了类似的大规模招聘。

富士康深圳招募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招募刚刚开始,年龄16岁到35岁之间都可以到深圳人才中心应聘,招聘的对象包括技术工人和普工,普通工人的底薪在1800元。而据富士康内部人透露,仅深圳厂区此轮招聘的人数规模将超过9万人。“目前在低调进行。”

眼前的招聘计划似乎和郭台铭的理念不合。

近两年,在不同的场合,郭台铭都在强调自动化的重要性,用他的话来说,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王国”,成败之举在于把“人口红利”变为“头脑红利”。

而在实际操作中,富士康也在把“口号”落地。过去几年,这家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着力推动机器人向生产线的渗透,并刻意削减人工。财报显示,2008年,富士康国际员工为10.8万人,2009年达到最高峰,为11.8万人。两年后减员幅度逐步加大,2011年减约1.4万人,2012年减约2.89万人,减幅达29.2%。

今年年初罕见的“停止招聘”计划更是把富士康机器人代替工人的声势推向高潮。

“其实目前招聘的数字可能还不止9万人,由于新品在近期会集中交付,才导致富士康此轮对用工的需求大增。”上述相关人士对记者解释,自动化的推进需要时间,而内地的劳动力在众多选择中仍然是富士康的首选。“此前我们将工厂设到东南亚、巴西等地并不是为了转移生产线,而是应部分的市场需求。”

也有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招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补给此前厂区内的“分流事件”和“涨薪事件”带来的人员流失。

机器人项目停摆?

目前,富士康生产的机器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机械手”,其智慧仅相当于3至6岁的人类,富士康对此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将来机器人的智慧将相当于18岁的人类。郭台铭表示,“过去我们以机械手、机器人作为辅助,未来的富士康,它们将从‘配角’变为‘主角’,可能出现在抛光、打磨、镭射打标、焊接、喷涂等多个危险、机械工种的作业岗位上。”

过去两年,富士康内机器人项目的进展也在加速。

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工程研发部门的一名工程师早在2007年初就看到过富士康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2009年,他所在的研发部也安装了一台组合型机器人。之后百万机器人计划正式落户鸿超准事业群(该事业群主要为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