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多因素促使电力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85
核心提示:

2012年7月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了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强调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该文件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一、电力信息化概念界定

电力信息化是指各类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营销等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和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二、电力信息化产业发展概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电力信息化产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研究显示,我国电力信息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都已具备高度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特征,以网络、数据库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从电力信息基础设施来看,形成了覆盖各电网企业的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信息网络,电力通信网已发展成为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并用的干线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同时,电力企业采用安全的接入技术,分别建立以集团公司、区域分公司为主节点的核心网络,并延展到各基层电厂的二级网络,基本实现公司内部各单位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

在电力信息安全方面,我国建立了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初步建立了电力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建设,使信息安全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并开展了以关键网络安全防护为主要内容的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了首批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

三、多因素促使电力信息化产业发展

◆ 政策因素

2012年7月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信息化工作的五个要点,即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提高信息系统运营水平,到“十二五”末,实现所属各级单位全部接入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软硬件资源利用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华北电网、黑龙江电网、西藏电网等均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工作“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信息化建设内容,“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等。

由此可见,相关政策的发布对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 经济因素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从我国GDP增速与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增长率来看,两者整体上呈现正相关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信息的装备、信息技术的利用,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的不断提高使得国家和电力企业自身对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加大。当经济形势较好时,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大,当经济不景气时,相应的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较小。从我国GDP增速与电力信息化建设规模增长率来看,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GDP影响。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