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国网拆分的消息再次挑动电力改革神经,电力改革应走向何处?新浪财经将通过专栏形式,发起《电改何处去》大讨论。李其谚认为,民意涌动,机构改革分流需求,业内外人士大讨论,使得上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最后攻下的垄断堡垒”,提前出现了难得的“改革缝隙”。
在一个领域,当“自下而上”的改革要求和“自上而下”的改革意愿一致,同时理论酝酿亦成熟时,便形成了最佳的改革时机。
电力体制改革,正处在这一罕见的历史时期。
3月下旬,“最高决策层”决心把国家电网[微博]“一拆为五”的消息引发行业震荡。后经《财经》记者调查,拆分国家电网的电改方案的源头并非来自决策层“自上而下”的决策,而是来自电力业内人士“自下而上”的民意“造势”。(参见《财经》杂志报道《电改试金石》)
民意涌动,机构改革分流需求,业内外人士大讨论,使得上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最后攻下的垄断堡垒”,提前出现了难得的“改革缝隙”。
机不可失。
首先,经过十一年的争论、酝酿,电力改革的理论准备、舆论准备、国际经验、国内探索都已非常充分;业界对“五号文件升级版”的理论探讨已经臻于成熟。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出台,确立了厂网分开、重组电网、竞价上网、输配财务分开等电力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同时迈出了“厂网分开”资产重组的艰难一步。
2003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国办发[2003]62号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办发[2007]19号文),确立了“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的电价改革目标,和“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实施输配分开试点、全面推进电价改革”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19号文甚至对“十一五”期间的电改任务给出了时间表。
至此,电力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完善,只是此后十年一直未能在执行层面推进。但在理论探讨方面,“改革派”们一直在结合国际改革的经验和潮流,在修正和完善改革的纲领。目前“升级版五号文件”已经酝酿完成,随时可以拿来讨论。
其次,目前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改成成本最小而社会效益最大。
在刚刚定盘的机构改革之中,国家电监会将并入国家能源局。能源局原本编制仅百余人,不可能全盘接受国家电监会数百人——这一领域的机构改革有实际的人员分流压力。拆分国家电网或者重新做实区域电网,都可以天然提供分流的渠道。
更为重要的,早已被拆分出去的发电集团,亦渴望有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改变“输电、配电、调度”集一体的电网格局。因此,电力业内大部分利益主体都在“暗推”改革。迅速流传开来的“拆分电网”方案,实际上也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民意。此时推进改革,改革成本最小,而社会效益最大。
第三,在多年的实践之中,已经有民营或地方企业自发探索“新体制”,可以作为改革试点予以研究。
记得在去年,全国公众也曾掀起魏桥集团的“独立配电网”是违法还是电改先锋的大讨论。虽然“魏桥模式”的讨论最后被压制,但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小系统轻松打败了大系统?为什么用电户与大电网解裂的趋势暗流涌动?国有发电企业直喊亏损,个人自办电厂和配电网又哪来的盈利?应怎样看待“魏桥模式”?
发改委价格司、国家电网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三位一体”给出的答案集中在以下四点:一是违反电力法,二是环保违规,三是供电安全不合格,第四,没有承担社会责任。
电力法自出台以来就没人执行。例如:“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全国的价管部门谁执行了?环保方面的问题,魏桥的热电机组有无安装和运行脱硫除尘设施,排放是否超标,需要有环保部门的权威监测。而国有的发电厂虽然安装了脱硫设备,但仅在环保部门检查时运行,这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盈亏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供电安全问题亦很容易看清楚。魏桥电力系统完全是自发、自供和自用,与大电网没有物理联系,不存在威胁大电网稳定运行的问题。至于小电网的安全方面,纺织生产对电力质量的要求高于一般工业生产,电压和频率的微小偏差都会引起残次品增加。魏桥纺织能成为世界第一,正好说明其供电质量是比较高的。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指责也缺乏说服力。社会责任该由企业承担吗?如果企业负担了社会责任,政府还收税吗?
至于向外供电,显然是魏桥小系统的业余作为,按魏桥集团的说法,其外供电比例只占其总发电量的1%。然而,为什么周围的企业都舍弃了大电网,转而向“没有供电安全保证的小电网”求售呢?首先是信用保证,其次是价格低廉。
魏桥集团张士平当初下决心自办电厂,正是想摆脱“动不动就停电,求爷爷告奶奶成了家常便饭”的窘境。
此外,无论是跟国际绝对水平相比,还是跟人均收入相对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和商业用电价格尤其高,用户实际支付的价格普遍比政府目录电价高百分之几十。实际上,如果不是国网的电价高服务差,魏桥的电也不可能有外供市场。
当然,大电网的销售电价,其中的各种加价收费繁多,“交叉补贴”也存在。但如果将其厘清,就可以看出实际的原因。
2012年中国全部用电量为4.96万亿度,其中工业、商业用电合计占85%左右,城乡居民用电合计占不到13%,农业生产用电占2.3%左右。而且现在除北京市外,其他省市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并不低,“倒挂”多成历史。也就是说,需要“交叉补贴”的地方非常有限。如果将这15%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