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力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输煤输电并举,到2015年与2020年,电力行业对我国东部、中部地区PM2.5污染的影响程度将分别降低27.5%与30.3%。
进入新年的第二周,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严重雾霾持续数日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中国华北地区卫星图,在雾霾的笼罩下,大地已渐渐失去轮廓。根据估算,我国是全球PM2.5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极为严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值,在中东部地区,这个数字则远超过我国最新发布的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如此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从何而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分析认为,其中一项重要源头就是“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观测研究也显示,燃煤成为此次雾霾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煤为主体的能源供需格局,正成为业界反思的重点。
用煤格局再权衡再选择
火电厂冷却塔升腾而起的水蒸气往往被误认为是空气污染物排放,而更深层的迷茫在于:如果煤炭作为“看家能源”不得不大规模地利用,我们是应该集约地利用(火电厂),还是分散地利用(工业锅炉、民用燃煤)?是在煤炭基地建电厂,还是在能源需求中心建电厂?
挥之不去的PM2.5污染,使这些问题的解答更显迫切。
高度依赖煤炭消费,成为导致我国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直接因素。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而全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
短期内,中国经济发展想要摆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不现实。中国煤炭消耗量占全球的40%,而且仍在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同时,电力需求也是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得到满足,而燃煤电站的新建步伐还在继续。
目前,电力行业是我国耗煤“第一大户”,约占全社会耗煤量的50%。电力行业属于高架源排放,排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和传输的距离较远,不仅造成酸雨污染,还会引起区域范围的细颗粒物大气污染。
所以,控制电力行业燃煤的污染将成为重点。
就在一年前,2012年1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对火电厂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规定了较先前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浓度限值,并增设了火电厂的汞排放限值。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表示,通过加强除尘、脱硫、脱硝等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电力行业对PM2.5污染的影响已经相对较低。而新标准实施以后,燃煤电厂对PM2.5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他建议,尽快推进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措施,完善火电厂脱硝电价等鼓励政策,在PM2.5污染尤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以及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特高压战略优化能源“时空布局”
这是一场与PM2.5的赛跑,在能源需求“刚性攀升”的大趋势下,要扼制PM2.5的持续增加,需要战略性举措。
新兴的特高压电网,被业内誉为“最大的环保工程”。作为综合能源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特高压的跨区送电发挥了优化能源时空布局的作用。
从空间布局上,白建华分析:“一是通过特高压跨区电网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规模,降低煤炭使用;二是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建设坑口电站,将‘就地平衡为主’的电力布局方式转化为输煤输电并举,促进煤电布局优化,大幅度减少华北、华中、华东范围内的新增燃煤消耗,同时通过输煤输电并举提高‘三华’地区已有电厂燃煤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而在时间布局上,“万里长江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早一天使用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就能早一天置换火力发电电量,早一天降低我们呼吸中的PM2.5浓度。
白建华与同事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向记者透露了最新的数据:“通过大力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输煤输电并举,到2015年、2020年,电力行业对东部、中部地区PM2.5污染的影响程度将分别降低27.5%与30.3%。”
但他不无忧虑地说:缓解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PM2.5污染问题,需要联防联控的思路,但是,电力在区域与省内就地平衡的想法已成为很多人的思维惯性,亟待通过加快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来转变。
电动汽车能否加快替代燃油汽车?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科研机构观测显示,此次全国范围内雾霾的产生,另一重要原因是城市密集的汽车尾气排放。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大跃进”式的发展。2008年之前,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稳定,但受益于汽车业振兴计划,2009年产销量一下飙升到1300万辆,激增46%,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都高居在1800万辆以上。而2012年的数据,中汽协预计至少会有2000万辆。
如今,面对满城车流和浓重的雾霾,各地开始将治理之剑指向城市交通。1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对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1月16日,山东省济南市亦开始实施同样的举措。
除加强交通管理措施以外,石化企业也搬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山西省、陕西省、上海市等一些地区正在积极推广甲醇燃料;从去年开始上市的国四汽油与欧洲最新的欧Ⅳ标准相当,油品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