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泥玻璃陶瓷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2012年12月中旬,水泥行业库存已经连续六周上升,全国磨机开工率下降3.3%至45%。而这样的局面不只在水泥行业中存在,玻璃、陶瓷也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
截至12月20日,玻璃库存量为2757万重量箱,较12月12日的2710箱上涨47万重量箱。国内浮法线284条,其中在产生产线217条,停产27条,冷修39条,放水两条,增加两条,供应压力增加,下游消费弱势。
陶瓷行业也不乐观,佛山位于行业年会上,很多位于厂家表示,位于产品销售受阻,消化库存成为厂家当务之急。
自2012年6月起,淄博、夹江等地便有一批企业停掉部分窑炉,其中大部分此后没有重开。7月,高安部分陶企业处于停窑状态。8月,法库、临沂等产区停窑比例上升。10月,全国开始蔓延停窑大潮。
点 评
不“去产能”的“去库存”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去产能”的“去库存”等于空谈。能够起到实质意义的“去产能”,是市场形成的痛苦过程,不是国家层面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力推兼并重组”就能完成的。
解救“去产能”与“去库存”的突破口,不是靠发改委大笔批下大项目,也不是靠房地产企业拉高出货后的投资延续,更不是靠地方政府跃跃欲试的实施土地城镇化。这些相当于给中国经济打下“催产针”的做法,不能帮建材行业走出谷底,反而会使地方和企业产生更大的误判,酿造社会更大的危机。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初由于经济大潮上涌时而疯狂投资的企业,在大潮退去的时候,必须要体会“裸泳”的尴尬,付出代价,才能达成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共识。只要一刻没有滞销,只要身边的企业都没有停窑,疯狂的投资、生产、价格战都不会停止。杀红了眼的企业对着政府一再提醒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力推兼并重组”,只能是不断苦笑。
2、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启动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月12日,中国建材联合会召开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体会议。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开启了一个引领、超越世界水平的新时代。
点评
从追赶到超越
中国水泥工业已经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应该适时进入超越引领阶段。
在我国水泥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面临全行业产能过剩和环境、资源约束加剧的形势,我们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模式。水泥工业要踏上新的征程,继续前进,肩负起占全球总产量58%的水泥生产大国的责任,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转型升级。只有创新提升,才能够超越引领。
水泥工业的新发展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并凝聚全行业的智慧力量,完成我国水泥工业设计优化、工艺改革、装备提升,以及节能减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领先世界水平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创新研发任务。
3、中建材与海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12月4日,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战略平台,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这一事件意义超越两家企业自身。这一合作体现了大集团高度的责任感,在当前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大环境下,企业之间即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对促进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区域市场整合、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以及稳定地区市场价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从“战”到“合”
中国水泥行业的价格战一度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水泥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应对需求萎缩,产能集中释放的现实。两家目前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从肉搏价格战到“战略合作”,开启了水泥行业发展的新时代。
而实现合作的技术就是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的共识。产能过剩的现实问题证实:在行业将面临长期过剩的情况,大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多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因为只有抱团取暖才有出路。价格竞争不是公平竞争的惟一内容,在法律框架下,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更为重要。
从另一种角度讲,两家集团强强联手也将推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未来的区域市场整合。区域整合需要每个区域市场中的大企业形成共识,如果是形成不了共识的区域市场,既是几家大企业占有绝对市场份额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两家的合作对行业市场整合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也势必加速该区域市场的企业兼并重组进程。
4、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逝世
2012年9月2日,中材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