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企阵营中一向低调扩张的华润集团正试图在其业务版图中打造一个“大能源”公司,若这一战略成型,华润集团旗下的能源资产将高达2000多亿港元。
5月6日,华润集团旗下两家涉足能源领域的子公司——华润电力和华润燃气双双发布公告宣布停牌,公告中称,华润电力与华润燃气可能合并,并在华润集团旗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能源集团。
这是继此前中石化联手新奥能源对中国燃气发起收购要约未果后,国内燃气市场中的又一起格局调整重组。
来自中银国际的报告预计,华润电力将会成为两者合并后的能源集团上市平台,而华润燃气也将退市,双方可能采取换股方式进行合并。
而花旗银行则表示,由于国内对火电项目的环保标准正日趋提高,两家公司合并后,华润电力也正逐步将其业务重心由火电转移至气电,其燃气发电业务将得以推进。
虽然外界对于这家涵盖地产、医药、能源、金融等诸多业务的央企的内部资产重组广为猜测,但截至目前,华润集团试图打造的能源“巨头”方案仍在讨论之中。
“这两天两家公司的高层以及集团的相关负责人都在香港开会,讨论合并方案等事宜。”华润燃气投资关系部一名沈姓负责人在电话里对本报记者说。
效仿中石油?
华润集团对旗下能源业务的整合似曾相识,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就在集团内完成了一系列天然气业务的整合。
2010年,在国内天然气消费突破千亿大关时,国内城市燃气供应商的抢滩大战也随之短兵相接。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在先后通过收购、注资、成立新公司等方式组建了包括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昆仑能源青海有限公司、昆仑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内的6家控股子公司。
与此同时,中石油还不断将液化天然气项目注入至昆仑能源,一系列资产腾挪后,中石油试图将昆仑能源打造成天然气一体化专业运营平台的意图也初显轮廓。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天然气需求逐年猛增之时,分摊市场蛋糕的各大城市燃气供应商也正加速撒网布局。
本报记者致电华润集团总部及华润电力,虽然对方并未就华润电力与华润燃气的整合动机做出正面回应,但一名同业公司高管则向本报记者透露,持续几年来,华润燃气在国内城市燃气市场的扩张堪称“摧城拔寨”,而其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不断地收购,不断地砸钱。”
“在很多城市的项目竞标中,其他供应商还会谨慎地对项目投资回报率、回报周期和盈利预期等进行评估,但华润不同,只要有项目就会去抢。”上述人士说。
但在中国燃气、新奥燃气、港花燃气、昆仑燃气其他四大燃气公司都在相继寻求扩张土壤时,持续砸下大笔真金白银的华润燃气则似乎需要后续补给。
来自花旗银行的研究报告中称,华润电力目前现金流充裕,而相比之下,华润燃气则为负现金流。
“可以肯定的是,华润燃气未来还会继续发起收购,这些都是要资金支持的,而合并后在财务上就不成问题。”上述同业公司人士说。
而华润燃气2012年度财报中直接指出,2008年,华润燃气向母公司收购了7个组合城市燃气分销项目,2009年至2011年,则收购了另外66个城市燃气项目,而在2012年,除注入资产获得的16个项目及收购AEIChina获得的31个项目外,华润燃气还收购了其他31个城市燃气项目。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华润燃气控股的业务已覆盖151个城市燃气项目及业务网点遍及20个省份,包括11个省会城市和两个直辖市。燃气总销量达93亿立方米,拥有1403万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中石油倾力打造出“昆仑”牌后,后者也一举奠定了国内天然气领域的霸主地位,而若此次华润资产整合完成,国内燃气市场的格局也或将就此改写。
整合方案待公布
来自市场及各大投行机构对华润集团旗下能源板块的整合路径仍猜测不断,但对于这笔涉及千亿港元的资产大重组方案至今仍尚未可知。
此前,华润电力执行董事兼总裁王玉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两家公司正在讨论组建能源集团或其他模式,也可能最后都各自复牌。但华润燃气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询问时则透露,双方实现合并仍是大概率事件。
“详细的整合方案现在只有参与讨论的高层知道,公司会在本周内发布公告。”上述华润燃气人士说。
目前,华润电力的业务结构包括火电、煤炭、风电、水电、核电五大板块,华润燃气的业务则包括管道燃气、车船用燃气、分布式能源及燃气器具销售等。
对于两者的资产整合,部分研究机构认为华润电力将依托华润燃气现有资源涉足燃气发电项目,但对于这一传言,未获得华润集团的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燃气电厂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保标准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燃气发电的现状却并非设想的那般美好。
“虽然燃气电厂的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也就火电厂的三分之一,但气源和气价是制约运营的两个关键障碍,在华南地区的燃气电厂,由于中海油对气源的垄断,亏损的燃气电厂不在少数。”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一名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