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作如此艰难,以至于一位欧盟官员承认:“如果我说我们不为此头疼,那我是在撒谎。”
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从事件开端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一年时间。5月24日应该说是这一事件关键性的里程碑,之前的悲观预计在这一天之后改换了调子。
一次严厉的征税建议
从去年7月份开始,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联盟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行为提起申诉,欧盟从9月正式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随后的几个月里,此联盟再次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要求对其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欧盟随即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实施进口登记。
欧委会目前提出的征税提议是,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7%至68%不等的惩罚性关税,平均税率高达47%。一旦欧委会宣布征税决定,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将遭遇生存危机,即使欧委会在六个月后的终裁中宣布取消征税,对中国光伏业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
从中国方面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同时,对欧盟方面也并非全是好事,欧盟成员国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吸纳了数十万就业人口。因此,包括德国、英国、瑞典等十几个成员国一直以来持反对态度。
实际上,该案也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曾发表声明,一旦开征这一税种,欧盟设立的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20%的计划将落空。
当然,中国政府和企业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对此的抗议从未间断。
这些抗议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很难评估,但是5月22日,代表中国商务部进行谈判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一则声明,推动了事件在6月6日这个关键性时间节点之前的进展。
两则声明带来的大逆转
5月23日,欧盟贸易发言人约翰·克兰西(John Clancy)在布鲁塞尔表示,太阳能电池板谈判尚无失败可言;中欧投资协议获得新推动力。他在声明中强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这些指责是错误的并具有误导性——原因很简单,中欧双方尚未对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案展开正式谈判。”
“从调查开始,欧洲委员会就保持了开放探讨的态度,并已经准备好进行建设性的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目前建设性的讨论正在进行。各种接触也已开始,包括政治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接触。然而我们不能对这些讨论的内容发表评论,同时,我们对中国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表评论的做法表示遗憾。我们无法对这些言论表示认同。这些技术层面的初步交涉与正式协商无关。即便是开始正式谈判,其时间也应在太阳能电池板案的‘初步调查结果’正式公布在欧盟官方公报之后。这条规则是在《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第8 条里明确规定的。欧洲委员会期待就可能的解决方案与中方展开建设性的讨论。”
克兰西在声明中提到的“指责”,就是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其网站上刊登的一则声明。这则名为“中欧光伏双反价格承诺谈判需要诚意”的声明,直指欧盟在该案件处理上的傲慢态度导致了首轮谈判破裂。
声明称,“我方怀着极大诚意、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与欧委会进行沟通,提出务实可行的价格承诺方案,但欧方直接回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谈判方案,也不回应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和解释。”“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无果而终,宣告破裂。”随即,商务部网站转发了这则声明。
声明中“破裂”等用语带着的明显的火药味,引起欧盟方面的重视,第二天即与机电商会进行了沟通,并公开表达了对此声明的不认同。
声明选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是因为24日欧盟成员国对此案要进行投票。而中方要通过这一方式向欧盟成员国传递中欧并未达成和解方案的信息。因为中方通过已经获得的信息分析,如果成员国认为中欧将要和解,本来反对征税的也有可能选择不反对。
5月24日,欧盟27个成员国就是否同意向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进行投票,当天采取了书面投票方式,此举让各成员国间互不知晓投票结果。
投票结果是,投反对票的国家包括德国、英国、丹麦、希腊、爱尔兰、卢森堡、匈牙利、荷兰、瑞典等18个国家;仅有法国、意大利、立陶宛和葡萄牙四国选择站在欧委会一边,投了支持票;西班牙、拉脱维亚、奥地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五国弃权。在这个游戏规则中,弃权也意味着同意。
事情发展至此,分析文章指出中方通过各种斡旋获得了胜利的机会,此次博弈曙光初现。但是,欧盟成员国的态度并不能左右欧委会执行初裁动议,好在12月底终裁结果需要经过欧盟理事会的通过,成员国的投票将具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