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年4月10日中国与菲律宾围绕南海的黄岩岛附近海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对峙,目光转到现在,27日起,在黄岩岛以东约108公里的海域将举行为期6天的美菲联合军演。本次演习将地点选择在黄岩岛附近,再次引发关注。不论是菲方的正面对抗,或是潜在威胁,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经济因素,尤其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经济因素?
据《菲律宾商报》报道:今年前两个月,菲律宾汽车产量有所上升,但菲律宾仍然落后于许多东南亚邻国。根据东盟汽车联合会(AAF)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菲律宾生产了11551辆汽车,较去年同期的11064辆增长了4.4%。然而,菲律宾生产的汽车的数量仍低于本地区许多国家。
菲律宾汽车进口商及分销商协会近期公布,2013年5月份进口汽车销量增加16%,轻型商用车销量出现明显反弹。AVID公布,5月份共售出2615辆汽车,比去年同期的2255辆增加16%。其中,乘用车销量1378辆,比去年同期的1476辆下滑7%;轻型商用车销量1237辆,比去年同期的779辆大幅增加59%。今年前5个月,汽车进口商共出售12888辆汽车,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2898辆。该协会指出,斯巴鲁和雪佛兰轻型商用车销量涨幅最大。
汽车产业位列对菲经济影响最大的五个产业之一,是菲律宾主要产业之一,可见汽车产业对菲律宾经济的重要性。日系车和美系车依旧是对菲律宾影响最大的车企。
再来回顾中国车企在菲律宾的发展,就不难发现这种影响力带给我国的不良影响。早在数年之前,一些国内车企发现了南亚市场的潜力,而纷纷在菲律宾等国家投资建厂,可是那种低效率、低水平的廉价销售方式,让菲律宾人对中国车企深恶痛绝,以至于2012年一家中国车企决定在菲律宾投资800万美元建立合资组装厂时,一些菲律宾团体还一度举行了小规模的抗议。而当日系车或者美系车在菲律宾投资时,非但收到礼遇,而且还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不论菲律宾政府出于何种因素而对黄岩岛紧追不舍,但菲律宾通过汽车产业振兴经济的事实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在一个被日美车企近乎垄断的地区,要想做出自己的成绩来,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没有突破口。
尽管目前菲律宾汽车市场基本由日产和美产汽车统治,主要是丰田、雪佛兰、本田、三菱等。奇瑞与这些品牌相比,价格优势非常突出,所以其前景也是极为广阔的。奇瑞瞄准的正是菲律宾的中低端市场。
另一家在菲律宾取得成功的车企要数中国福田汽车公司。据报道称,中国长城汽车有限公司拟在菲投资,与菲律宾AllenRoxasofState汽车公司合作,在原有汽配生产厂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汽车组装厂。目前菲律宾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成员享有极大的出口市场,他们大量出口线束、传感器、仪表板、铝合金轮毂、轮胎、ABS模块,以及半导体总成,包括电池、锻件、冲压件和铸件产品等汽车零部件。而福田在菲律宾投产整车,在零部件生产上也占得了先机。中国汽车生产商江铃汽车计划在菲生产汽车零部件。该经销商称,他们计划从通用部件的生产开始,大约6-8个月后,将尝试生产专供江铃汽车的零部件。如果销售上升,将吸引投资商增加产能为江铃汽车生产零部件。此前,江铃汽车已在菲投资2000万比索打造总装生产线,预计5月份即可投产。
菲律宾在零部件生产上的弱势,使得日系车和美系车在生产和售后上相继出现了脱节的问题。这就提醒我国车企在菲律宾发展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生产零部件与整车组装相协调的问题。该区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日益激烈的成本竞争也威胁到菲律宾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地位。目前,该区域被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这样强大的生产基地抢走商机的风险非常之高。目前菲律宾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占其汽车出口总额的95%。假如菲律宾当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无法获得政府支持,那么该国的汽车出口额可能会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