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页岩气影响初现 谁将成煤电重组第一股?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9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88
核心提示:

“热在中伏,冷在三九”,近日全国多地拉响高温橙色预警。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煤炭行业正步入寒冷刺骨的“三九严冬”。

中国煤炭业的转折可能刚刚开始,除经济走软的周期性因素之外,其深层次原因与美国的页岩气技术革命有关。美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迫使美国煤炭供应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美国由煤炭进口国变成出口国,推动了全球能源布局的调整。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预期中国煤电格局重组的时代已经接近。

全球煤炭市场阴云密布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坏消息不断。

以山西为例,上半年约半数煤炭企业亏损,一成企业停产,部分企业为控制成本,开始降薪裁员。

整个7月份,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一路走低。截止至上月末,秦皇岛港口煤炭积压超过700万吨,作为中转地的库存量仍以每周约6%左右的速度在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煤炭价格下跌约3成,大幅突破发改委5%的预警线,而部分地区煤炭价格甚至已回落到5年前的水平。

从国外煤炭企业传来的消息也令人不安。据路透社报道,就在7月份,澳大利亚百年老矿“科林斯维尔”煤矿已解雇300多名员工,约占员工总人数的四成。全球最大的私有煤炭生产商“皮博迪”能源集团近日也声称,将会在澳大利亚削减约170个职位。

而另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美国能源结构调整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煤炭正源源不断地低价出口到中国。据测算,折算同一热值后的到岸价,从国外进口动力煤较中国国内价格便宜约6%。对于发电企业来说,这6%就相当于利润,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抗拒。

煤炭市场阴云也扩散到A股市场。

7月份,沪深两市煤炭板块,有5只跌破净值,分别是:兖州煤业、上海能源、开滦股份、平煤股份和中煤能源。而向下击穿1.1倍市净率的股票则达到7只,分别是:平庄能源、永泰能源、安泰集团、恒源煤电、大同煤业和宝泰隆。

格局变化或超预期

起因,源于技术改变市场。

近年来,美国页岩气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加大。页岩气由于清洁环保,加上其使用成本已逼近煤炭,获得大批美国发电企业青睐,天然气在美国能源结构占比正在增加。

这或许来还只是开始,不排除页岩气技术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中国能源局最近批复成立了专门的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页岩气技术带来的能源结构改变,迫使美国煤炭供应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而原来出口到美国的煤炭也转而流入中国市场。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煤炭出口量增长14%,对中国的出口量接近400万吨,比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的总和还多,中国成为美国煤炭的第二大买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一倍。

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正成为众多国家的煤炭出口目的地。

今年上半年,中国净进口煤炭1.54亿吨,目前仍势头不减,预计全年将达到3.9亿吨,比去年增长3成。

国际煤炭市场格局改变的同时,国内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正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计划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预计“煤改气”将是重点措施之一。以京津冀等城市群为例,该地区将逐步实现煤炭消费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并被要求调整“偏重”的产业结构。

此外,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和beplay规则 占比将逐渐增加,与此对应,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步缩小。有专家称,“改变将超出原有预期”。

受国际和国内环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使用占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进入下行通道,煤炭价格短期内难以探底回升。

煤电重组正当时

煤炭企业处于左支右绌的尴尬境地。从产业结构看,既有单纯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也有煤电联营企业,且企业之间资源秉赋差异较大。个别地区个别企业的限产只会给国内同行和进口煤炭让出市场空间,很难起到保价的效果。山西限产被内蒙古“捡漏”超越的历史教训,也证明限产保价并不具备可操作性。而扩张产能增加产量,虽然能让部分开采成本较低的煤炭企业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但会进一步抑制煤炭价格。

当企业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纵向一体化将是企业改变经营模式走出困境的优先选项。具体到煤炭和电力行业,通过煤电一体化,煤矿办电,或煤电企业相互参股,以此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或许是煤企绝处求生之上策。

从政策层面看,“十二五”规划要求电力行业的煤炭自给率达到50%,而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煤炭行业的景气度较高,煤企对电企并没有多少兴趣,使得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直到现在电企的自给率也只有约30%。

从经济层面看,煤炭行业的低迷在客观上为发电企业完成自给率任务提供了机遇。在煤价低位运行期间,受制于进口煤的压力,发电企业在交易中处于强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拿住”煤炭企业。而煤炭企业已风光不再,也不乏放下身段通过资产重组以期止损求生的意愿。当然,从长远看,发电企业也可以藉此获得稳定的煤炭供应,增强应对未来煤价波动的能力。

煤电重组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